剪辑师,或者说影视后期制作者,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用镜头讲故事。
编剧写文章有字、句、段落等等之分,那我们的镜头也有自己的专属语言,掌握好这些镜头语言,就知道怎么用镜头讲故事了。
今天聊的剪接点,是影视剪辑专业的名词术语,含义就是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者概念,这就是剪接点。
简单点说,就是俩个镜头画面相连接的点,就是剪接点。
镜头本身包括声、画两个组成部分,因此剪接点也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画面剪接点(包括动作、情绪、节奏)和声音剪接点(包括对白、音乐、音响效果)。
不论是哪种剪接点,都是以镜头画面的主体动作为依据的。
拿最常见的人物形体动作举例,人物的面部情态,声音情态,动作情态都反应了人物的情绪,我们要考虑到这些细节,恰当地选择剪接点来处理镜头的长短,以达到镜头组接在韵律上和节奏上的和谐统一。
这样说可以有点过于文字性,难以理解,还是一个个的解释,理解起来方便一些。
动作剪辑点:主要以“形体动作”为基础,以剧情内容和人物在特定的情景的行为(包括内在动作,如情绪、心态、节奏)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中人体活动的规律来处理。
我们始终要明白一点,剪接点的选择,是依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绪而确定的。镜头说故事,就看你怎么发挥了?
情绪剪辑点:要以“心理动作”为基础,以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喜怒哀乐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特征选择剪接点。
我们看战争片的时候,胜利的时候,镜头会停留很久,来表现胜利后的喜悦,情绪的剪接点,在镜头长短取舍余地很大,着重的是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渲染情绪、制作气氛。这个可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因为没有太多固定的格式,只能靠剪辑师对镜头情绪的了解,是最考验我们功力的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是指没有对白的镜头画面,主要以故事情节的性质和剧情的总节奏为基础,以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中的中心任务为依据,结合其他因素,用比较的方式处理镜头剪接长度。
这里的节奏,并非踩着“音乐节奏点”去剪接,而是说情节发展的节奏和内容的节奏,根据这两点去选择剪接点,完成画面剪接的同时,还要留意旁白、内心对白、解说词这些,结合其内容的需要和声画的匹配,去选择剪接点。
上面说的主要是根据画面去选择剪接点,还要一种情况是声音剪接点,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
对白剪接点:以人物的“语言动作”为基础,以对话内容为依据,结合“规定情境”中的人物性格、语速、情绪节奏来选择剪接点。
这里就不多展开了,有句话形容很贴切,谁在“哔哔赖赖”,镜头就给谁。
音乐剪接点:以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鼓点等等为基础去选择剪接点。
音响剪接点:掌握音响与形象的关系,按照剧情的要求加以对比和选择剪接点。这个在剪辑影视片中是最频繁出现的。
很简单,对白剪接点受人物口型等等的制约,音乐剪接又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局限。但音响和画面剪接点一样,可以自由灵活的选择。
比如,战斗的枪声,激战就选择短促的枪声,刚刚拉开战斗序幕,可能就是一声“长鸣”。
笑声的长短,也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取舍,想想周星驰那些笑声就秒懂啦。
总之,不管是选择哪种剪接点,都是为内容服务,都要结合素材去考虑和判断,达到“好看”的银幕效果就行。
至于怎么去理解和应用这些,平时多看片子,多思考别人为什么这样剪接,自己多去找素材去练习(有一个方法,找一个电影,然后不看别人的预告片,你自己剪一个预告片出来,发到网上,看看大家的反应就知道你的水平啦,说不定你会“走红”,嘿嘿),你也能找到那种感觉的。
未完待续……
如果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对影视感兴趣,就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