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一镜到底有何玄机专家解读电影191

来源:镜头 时间:2022/12/23
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http://m.39.net/pf/a_4633057.html

电影网专稿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

到了年,这个故事的问世,再次以不平凡的勇者姿态,拿下第9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的同时,成为了观众们的精神食粮与力量之源。

它,就是战争题材影片《》。

8月7日,电影《》登陆国内院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周末票房万元,豆瓣评分8.5分,淘票票评分8.8分。

和其他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镜到底”成为了《》最大的卖点,也成为了最大的争议。

有网友评论,“这才是让人真正感受到‘一镜到底’魅力的电影”,但也有网友评价:这部电影“除了假的‘一镜到底’还有什么?”

那么,长镜头为何如此受争议?“一镜到底”的运用,又是否真的让观众“身临其战”呢?本期《今日影评》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一镜到底”与“伪一镜到底”

谈到电影《》的“一镜到底”,首先得有对这一名词的清晰技术界定。

因为,尽管本片观众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上是“一镜到底”,但事实上,影片却是分割成三四十个段落拍摄的。其中,每一个段落都是所谓“一镜到底”,时长从几十秒钟到八九分钟不等,然后再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去掉中间的剪接痕迹。

“所以它其实是一部‘伪一镜到底’的电影”,索亚斌指出。同时,他给感兴趣的观众出主意,“如果要去找‘伪一镜到底’的依据,就是角色什么时候不在画面上,哪怕镜头还在运动都没关系,这时可能就是两个镜头间的剪辑点”。

那么,导演为什么要“伪装”这样的效果呢?

索亚斌指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导演和摄影师希望这辈子有机会拍一个类似这样的电影。“人和事在这样长镜头、全景式呈现之中。完整而又暧昧,有一种丰富读解的可能”。

在影片《》开篇,主人公以“看热闹”的角度看待战争,但当敌机被击落,在他们眼前爆炸起火,长镜头从头到尾带来那种真实和震撼,就让我们对那个士兵的遭遇感同身受。“这个绝对是镜头分切剪辑实现不了的”,索亚斌说。

“一镜到底”=“身临其战”?

有人这样评价《》——成也“一镜到底”,败也“一镜到底”。而这,也直接对应着观影之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众体验与评价标准。

有人认为,本片长镜头带来一气呵成的感觉,让观众穿梭于战场各个角落,但也有观众表示,前半段节奏过于拖沓,甚至让他们昏昏欲睡。

索亚斌指出,电影前半部分的情节感的确较弱,“感觉就是两个人一直走,一直走”。而随着追击、枪战、小战士牺牲等情节出现,一切就变化起来了。而这,“不像漫威电影那样,会有绝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他补充道。

影片表面看来,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故事,但实际上,却包含了导演的诸多思考。

相对于大多数艺术影片使用长镜头的“笨重”方式,《》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灵动感,通过镜头语言展示剧中人的心理状态、情感与思考。“观众能沉浸到影像与人物所展现的氛围中去,好像和剧中人呼吸着同一个空气”,索亚斌评价道。

“一镜到底”=“身临其战”?关于这个等式,索亚斌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确可以实现这种‘身临其战’的效果,但是如果你想看的是特别紧张刺激的、主人公英勇无敌的,类似《红海行动》《战狼》那样的战争大片,这个电影便不是你要的。”

《》所营造的“身临其战”,实际意味着让观众进入到片中战争的环境和情景里,感受一个普通士兵看似冗长乏味但又危机四伏的旅程。片中,他既卑微慌张又充满着英雄主义,他经历着从犹豫到坚定执行任务的复杂心路历程。

因此,从观众进入战场情景,感受人物真实心态的角度看,它的确做到了“身临其战”。

“当然,想要看到真正‘身临其战’的效果,影院的大银幕才能够为观众实现”,索亚斌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