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面绿色的墙,两盏橘色的灯。她穿鲜黄雨衣如小精灵,蓝绿色发饰则让人想起《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年轻妈妈海莉,有点叛逆气息。
不过,她染色范围如此整齐,不超过一丝一毫。而他亮蓝色的袜子总是显眼,如同衣柜里那排上衣晴朗。
他刘海线条直率如史巴克,但有着爱心的形状,表情也仿佛柔和了起来。
进入《怪胎》世界的这条小径,像途经修剪迷人的梦游仙境花园,奇异旅程以可爱魔幻展开,险恶都在后头。
陈柏青和陈静都是OCD(强迫症)患者,一次相遇,就此展开一起强迫一起甜蜜的生活。电影前半部以陈柏青视角及口白,谈相识相恋,也有在“这个世界里终于遇到你”的相知相知与相处。
患有强迫症的人就像中毒的系统,一开机就闪退、再开机还是闪退,让系统无法正常作业。柏青是OCD患者,有严重的洁癖症,行为举止就是别人眼中的怪胎。
遇上了,同样有着OCD的陈静。在旁人眼中都是怪胎,于是,怪胎爱上了怪胎。爱情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怪胎。
每个人在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是怪胎。不晓得为何,《怪胎》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爱,却也感受到满满的遗憾,原来《怪胎》在讲的,其实就是一段感情的开始与结束,当你踏入另外一个人的世界,你,就是别人眼里的怪胎,而你们,就是爱情里的怪胎。
导演在此大量经营形式上的趣味性,而OCD或近乎偏执的美学在电影中总是讨喜,如超商排列齐整的货架、人物置中的行动,都是让《怪胎》散发独特气息的精巧设定。
美术与造型在其中扮演要角。电影院里,我起初对以此开展的电影性格有些犹豫,因偏执美学对于当代被韦斯·安德森“豢养”的观众来说,恐怕难轻易得到满足。
我喜欢导演廖明毅眼中的爱情,这个爱情很直白,很直接,没有理由的喜欢上对方,也没有理由的舍弃了对方,看似用OCD为借口的离开,其实事实上,就是不爱了。
换到典型的现在爱情当中,我们会在身边找到一个自己“认同”的人,你会因为这种认同感而对她感到好奇,欣赏。
最后顺理成章的在一起,这时的她对你来说,什么都很好,仿佛站在跷跷板上的两个人,这是一个刚刚好的平衡重量,不多也不少。
但当这个关系失衡了,以前的每一个喜欢都成为了缺陷,而《怪胎》只是刚好存在着OCD这个人物设定,你可以把OCD换成任何一种理由,因为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两人之间失去平衡,总有一方要离开,这是我对于导演廖明毅拍这部片的解读,其实这就是一段感情的开始与结束,只是人物设定很有趣,有趣到用怪胎这个元素来讲述这个爱情故事,呼应了爱情内与爱情外对于怪胎的定义。
每个人的眼里,恋爱中的人其实都是怪胎。
电影的前半段,我感到满满的恋爱感,两个互相认同的人,谈的感情是多么的自然且美好,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幸福,哪怕在旁人看起来像是怪胎般的行为,都是爱情里的一部分。
而当有一方破坏平衡,男主角柏青的OCD突然好了,我对于“原来有OCD才算是正常的吗”这个想法开始感到冲突,导演在角色当中放入的这种冲突感是让我感到非常惊奇且喜欢的部分,是啊,有OCD到底是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电影的后半段,原本微妙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本甜蜜的那些过程都显得无趣,因为我们的跷跷板已经不再平衡,而只剩下一个人在努力维持那样的平衡,到最后才发现,对方已经不在跷跷板的另外一方,这样的爱情,是不是很眼熟?是不是在你朋友的嘴巴里听过,或是在网友分享的故事里看过,还是自己亲身经历过。
当改变发生,你就会知道承诺就是个屁,因为现实就是会不断拉着你走。
所以柏青在与陈静的大争执那一次,突然你会有点同情柏青,而心里有一种声音在说:“对啊,不然怎么办?他不可能这样一辈子。”你想痛骂柏青是个渣男,但同时你心里也知道,这件事情的来临,是迟早会发生的。
《怪胎》的结局,是最令人惊艳的地方。
这一切如果都是梦,当平衡消失,无论是跷跷板的哪一边先离开,最终都是要回到一个人的时候,这意味着,一段感情消逝的无常。
你说OCD是个理由,但其实也不需要理由,面对更新鲜的人事物,更新鲜的新对象,不就是现在追求恋爱自由的我们每天会遇到的事情吗?
有的人禁不起诱惑所以出轨了,有的人选择继续爱着身边的他,这些事情天天都在上演。
《怪胎》里的柏青与陈静只是每天都在发生里的其中一对情侣,你无法阻止爱情在两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无论你有没有OCD,当这样的关系变质,最终都会面临相同的命运,无论是柏青,还是陈静。
我本来就很喜欢林柏宏,他演戏有种莫名的自然感,包括我觉得台湾演员最令人诟病的口条在他身上也是没什么毛病,他诠释的柏青令人印象深刻,可爱的怪胎样到后面变正常之后的转变,让人生气却又同情。
而谢欣颖终于演到一部戏份够重的电影作品了,《蓝色项圈》跟《捍战》里的戏份实在太过于偏向花瓶,无法展现她的演技,她在《怪胎》里就十足展现她的个人特色,光是电影前半段就可以被大圈粉一波,后面对于爱情的坚持与包容,接受与沉沦都让人心碎,天阿怎么能不喜欢她。
总结《怪胎》,我对这部电影是有爱的,不单单只是我喜欢廖明毅眼中的爱情,也不只是这部电影有着用iPhone全程拍摄的噱头。
这个故事,可以让人想起很多在爱情里的过去,其实我们都是怪胎啊,当你踏进我的世界里,只希望你离开我的世界时,可以走得干脆,不留下任何一抹关于妳的记忆,我会继续等待下一个再踏进我的世界的那一个怪胎。
固然《怪胎》无法企及《布达佩斯大饭店》这般制作规模,但意外发展出台湾风景里小而美的复古趣味。房间及陈设以大面积色块、与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木质家具标志出风格,主要故事取景发生在台式老公寓与街道,像是在日常风景里,开出可爱的异色之花。
从《生活大爆炸》到《水形物语》,有太多作品里用“怪”凸显出角色的魅力,林柏宏和谢欣颖表演出各自的怪,是成就《怪胎》的重要一环。相对于林柏宏角色较为收敛、草食,谢欣颖角色设定使然,更怪,我们因而收获一个真正怪美的角色。
以规整的视觉构思来搭配OCD剧情主线,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堆叠出《怪胎》前半部的趣味性。真正的考验,在于中段OCD消失之后——不只对两位主角来说造成生活的巨变,叙事手法也产生了挑战。
比如说:某日清早,柏青起床,看到窗外有只鸽子。他踏出门,突然之间,OCD消失了。
渐渐地,他被自由、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最终他成为正常人,两人的宇宙也就随之崩解。
脱离OCD特有的魅力后,故事如何继续呈现吸引力?导演选择以情感的连结为转折,让故事不只是有关OCD患者,也发生在每一段感情里。相爱时,某种特质可能最是吸引彼此,怪胎又何妨,一起怪,就最独特。但不爱时,那特质也可能彰显为差异,昭示未来的分离。
使出像极了爱情大法,诚如网络上的实验所示,大多可以将故事延伸出合用的解释,但难免感觉,这对前段堆叠出来的强迫美学魅力来说有些可惜。
以爱情为主轴发展后,几场关键戏的情感表达与台词缺乏让故事更深刻的力道,例如两人躺在床上讨论未来时,“多得一种OCD”的设定有些刻意,剪接上由三组镜头快速切换,节奏也让观影者难以沉淀进入情感。
而脱离前半部的快节奏,后半部的节奏感较慢,也是较难让人维持同等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