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看到《误杀》海报的时候,感到一股浓浓的“泰国风”迎面扑来,顿觉无感,一部优秀的国产翻拍电影就这样被错过。后来鉴于《误杀》口碑和票房的优异表现,再加上最近全国各地影院陆续恢复营业,于是在周末去影院认真看了一遍《误杀》,果然不虚此行。
这部翻拍自印度的犯罪悬疑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背景设置在一个公正缺失且地域架空的“赛国”,讲述了两个家庭围绕一场精妙的“骗局”斗智斗勇的故事,最终看似软弱的平民李维杰一家完成了对滥用职权的督察长拉韫一家的惊人逆转和反杀。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故事足够吸引人,在营造了足够的悬疑氛围的基础上,加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正义与邪恶、责任与担当等多元社会现象的探讨更是加深了这部电影的人文厚度,称得上翻拍电影中的水准之作。
虽然电影的自首结局让人觉得有点遗憾,总觉得破坏了电影的整体美感,但电影中有多处暗示和伏笔,自首才是李维杰最好的结局,这也是一种善良的胜利。生活中总会有公义达不到的地方,当遭受欺凌无法伸张时,动用私行固然大快人心,但这样的世界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所以,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李维杰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而是选择了守住心中的一点光,既照亮了自己,也为这个世界驱散了阴霾。
《误杀》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剧本完成度,电影结构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好的视听语言决定了观众的观感体验,《误杀》在剧本改编,镜头语言,剪辑手法,色彩和光线等方面都非常出色。本文着重讲述这部电影的剪辑手法,光影设计,主题探讨三方面,来加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设计自然的蒙太奇剪辑手法,既引导了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又使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
蒙太奇是一种很常见的电影语言,但要想将蒙太奇剪辑设计的不着痕迹,这一点还是不容易做到的。《误杀》这部电影的主体成分就是蒙太奇,而且运用的很成功,既很好的引导了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了观众的联想,又通过这种手法将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深化了影片的思想内容,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部电影中运用的蒙太奇手法主要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积累蒙太奇、错觉蒙太奇等。
①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就好比是科学家们推理出来的平行宇宙,平行宇宙要么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要么处于同一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而平行蒙太奇通常指同时同地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事情表述在一个完整的叙述结构中,或者是几个表面没有因果关系的情节交互穿插在共同主题中。
在影片泰拳赛场和仓库这两场戏中,两个场地所发生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因果关系,但两者的节奏和情绪很像。仓库里母女俩和素察的搏斗交接着泰拳赛场上击打的镜头,这种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很好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并且对仓库这场戏起到了烘托作用,拓展了故事结构,让叙事更加完整。
当泰拳赛场拳手倒地时,李维杰关于吞舌的解释也很好的照应了仓库里素察晕而未死的境况,为棺材板上出现的抓痕埋下了伏笔,照应了主题。
②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通常是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情节交替剪接在一起,各条线索彼此影响、互相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
对于李维杰一家审问的这个过程,警察局将他们一家人分开同时进行,审问的画面交替剪接,这就是一种交叉蒙太奇的手法。针对每个人的审问对于整件事情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他们的回答彼此影响,也牵动着观众的内心,只要一个人的回答出现了破绽,李维杰的整个计划就会落空。
通过交叉蒙太奇,成功的设置了悬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制造出一种惊险的戏剧效果,从而达到了掌控观众情绪的目的,同时也加强了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③积累蒙太奇
积累蒙太奇是指将一系列大致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积累效应,树立一种主题或者渲染一种情绪。
仓库那场戏中,平平的锄头、倒地的素察和拳击手、掉落的钥匙和手机、敲铃这几个连贯镜头组接在一起,就是一种积累蒙太奇的手法,形成不断叠加的视觉效果,既丰富了画面,又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观影的快感。
特别是钥匙和手机落地、敲铃这三个镜头,强调一切尘埃落定,归于平静。如果没有这几个镜头,结束的感觉就不会那么饱满,冲突的结束就会让人感觉有点仓促。
④错觉蒙太奇
错觉蒙太奇的手法通常是先让观众猜想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后面的剧情却出人意料,给人一种错觉。
当墓地的棺材显露出来,观众的心也被揪了起来,如同亲临现场,充满紧张感。揭开的一瞬间观众通过全知视角看到了棺材里的确有具尸体,当把麻袋里的尸体慢慢拉出来,再通过推镜头一点点的展示在观众面前,却出人意料的不是素察,而是一具羊的尸体。错觉蒙太奇的安排让情节很有一种戏剧性,无形中增添剧情的张力。
除了这四种蒙太奇,电影中还运用了重复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颠倒蒙太奇等常见的剪辑手法,其中的很多细节值得观众玩味,深度挖掘。
导演柯汶利认为剪辑是把控影片节奏的重要环节,他通过自身优势将蒙太奇灵活运用到极致,让影片的节奏变得合理而可控,既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提升了观影的趣味性,又让这部电影在艺术上有了一定的高度。
富有美感的光影设计,充分展现了电影的表现力,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光影是摄影师的画笔,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真实自然地还原物质世界,而且也用来传达一种审美与情感。在《误杀》这部电影中通过光影的塑造,将电影的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渲染、情绪表现等方面进行很好的诠释,让观众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
《误杀》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观众也清楚所谓的“赛国”其实就是泰国,所以影片的选景、调色等方面都遵循了泰国当地的实际客观环境条件。
电影的初期调色是一种偏桔黄色的亮暖色调,符合泰国那种慵懒湿热的氛围,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基调切入故事,让观众很好的投入到剧情中。在主人公李维杰人物刻画方面,采用反射光来凸显人物面部的油腻感,使他更好地符合当地普通的小市民的形象,符合电影主题所描述的弱势群体。
在故事进行到仓库这段戏的时候,色调开始变冷变暗,与拳击赛场上的暖色调相互融合,相互交错,最终在命案发生后深沉的冷绿色调统一了画面。色调的切换成功地渲染了故事的整体氛围,既突出了李维杰一家惶恐不安的情绪,也给观众一种紧迫的感觉,让人们期待作为弱势群体的李维杰一家如何完成瞒天过海的反杀。不管是情绪的调动还是故事的发展,调色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当来到电影的最后阶段,调色整体呈现亮白色。在李维杰独自走在寺庙走廊中的那个片段,前方光线晦暗,代表着充满恐惧和不可预测的未来,左边是耀眼的阳光,则是代表着男主内心的底线和正义。当李维杰看向外面的时候,他最终选择了守护心中的亮光,遵从内心,通过自首来让这个家不再充斥着恐惧和黑暗。走廊中的光影变化外化了李维杰的心理活动,让观众体会到了李维杰内心的改变,而且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和哲学思考,深化了主题。
光影设计在推动人物形象的构建方面是一个不错的加分项,通过调节光的强度、反差、光比、方向与效果等来控制人物在电影画面中的视点,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冲击的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
阴阳脸的形象在前篇文章《调音师》中分析过,主要辅助外化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让角色的性格特征更加饱满。
当素察进入平平家后,在进入仓库之前的这段路上,采用低调光的方式将素察的脸一半隐没在阴影中,一半在光源的照耀下,就是所谓的阴阳脸。再加上素察诡异的一笑,让素察内心的黑暗和扭曲暴露无遗,让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恶魔,充分印证了“有些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这句话。
拉韫看了素察侵犯平平的视频后,又把李维杰一家抓到了警察局。在警察局有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拉韫拉着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快步走到办公室,关起门来审问她,想从安安这里找到一个突破口。导演用了一个俯拍镜头,天真的安安和面目狰狞的拉韫形成鲜明的对比,拉韫慢慢站起来,光源将她的身影投在安安身上,就像一个恶魔一样一点点将安安覆盖。
这种光影的变化配合拉韫的表情,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极富感染力,也让观众清晰的了解到了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内心的痛苦和歇斯底里。在这里光影的变化其实就是投射的人物的情感,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光影设计在剧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表现的很有质感,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暗合了剧情的走向,在故事的转折和高潮等阶段让电影的表现力更加出色,让观众能够很舒服的沉浸其中而不至于出戏。综合来看,光影设计作为《误杀》这部电影的一个展现角度,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心存敬畏,方能无畏,忏悔塔的钟声响起,人性善恶这道命题也便有了解答
泰国是众所周知的佛教国家,特别讲究因果轮回,相信诚心布施的李维杰也深受此观点影响。在拉韫一家受到应有的惩罚后,李维杰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瞒天”计划,正义虽然得到了应答,结果却让他越来越无法面对真相。棺盖上的抓痕、试卷上涂改的分数、拒绝他布施的僧侣、城市骚乱的人群、寺庙里游走的山羊都在叩问着善与恶,爱与救赎的天平,这成了李维杰内心的困局。于是他来到忏悔塔的下面,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李维杰是个好父亲,好丈夫,他和代表权贵阶层的拉韫一家的区别在于,拉韫他们做了坏事从不曾怜悯,而李维杰却无法面对自己良心的谴责,拉韫他们做坏事无所畏惧没有底线,李维杰却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当他让家人脱离了危险,他并没有选择让真相沉入黑暗的深渊,而是面向光芒,用自我救赎来温暖这个世界。
《误杀》这部电影的背景虽然设在一个架空的地域,但却深刻的映衬了现实,剧中表达出的善与恶、罪与罚的哲学命题具有出色的思辨性和人文性,能够引发观影者的深思,不失为一部好剧。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