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他彻底在荧屏上火了!
革命先烈李大钊作为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大家打小就从历史课本上熟知的人物,然而,由于缺少对历史具象化的认知,很多人只知李大钊先生伟大,却不知他有多么伟大。
历史课本上的李大钊肖像
年2月1日,一部《觉醒年代》让李大钊先生善良、质朴、坚韧、博爱,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形象深入人心,感动无数观众,掀起致敬热潮。7月1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很多以李大钊先生为原型的献礼电影上映,其中,由张颂文领衔主演的《革命者》尤为亮眼,好评如潮,豆瓣评分7.5。
《革命者》豆瓣评分7.5
影片深情回顾李大钊先生短暂且不平凡的一生,再次让大家感受到李大钊先生光辉的人格魅力。
电影怎么样?真的很好看!导演用意识流的拍摄手法创新了主旋律传记电影的表达方式。
较高的观赏性
年4月26日,距离李大钊先生被执行绞刑还有38小时。此时,我党各方力量仍在积极组织着对他的营救行动,而敌人也在千方百计对他施以酷刑,但依旧毫无进展。焦灼之时,一个年轻警察进入狱中欲对守常先生施以新刑,而关于守常先生一生的革命回忆,也就此拉开帷幕……
《革命者》没按惯用的线性叙事去展现李大钊先生的人生,而是打破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插叙相互交织的意识流拍摄手法来追忆李大钊先生其人其事,通过设置密集高能的卡点,达到紧抓观众情绪,吸引观众不断看下去的效果。所以,《革命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较高的观赏性。
观赏性是大部分主旋律传记片所欠缺的,原因是真实故事往往不像虚构故事那样跌宕起伏,平铺直叙难以达到吸引人的效果。《革命者》通过创新拍摄手法弥补了这一点。
其实,这种类似意识流的拍摄风格并非首例,很多国产文艺片导演喜欢用,但结果却是炫技盖过了表达,使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革命者》难能可贵地让故事清晰而有条理,真正发挥了意识流的优长。
《革命者》海报
影片一开始就抛出李大钊先生即将执行绞刑的事件,并将行刑时间限制在38小时内,让观众的心紧张高悬,之后,以此为原点,以八个来自不同阶层、分属不同职务的旁观者视角,交叉引出李大钊“组织工人反抗俄国恶徒维克托打死华人事件”、“用思想动员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事件”、“在北大执教的经历”、“家庭生活”、“组织五四运动”、“与陈独秀相约建党”、“三一八惨案”、“促成国共首次合作”、“与毛泽东交往的经历”、“深入民间调查”等回忆的分支,使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开枝散叶般展开,而后又切回原点,且每次回归原点后,行刑时间都在不断减少,不仅使剧情随时保持紧张状态,且这种紧张不断叠加,最后,达到全片高潮,令人震撼又感动。
成功的人物刻画
意识流的拍摄手法非但没淡化对人物的刻画,反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
李大钊先生:立体化呈现
影片借助李大钊先生的回忆碎片,从两个方面拼接还原李大钊的形象:一是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子;二是日常生活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子。前者主要借助具体事件来呈现;后者主要通过职务变化、日常细节来呈现。
影片借李大钊先生“组织工人反抗俄国恶徒维克托打死华人事件”、“用思想动员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事件”、“组织五四运动”、“与陈独秀相约建党”、“三一八惨案”、“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深入民间调查”等事件,集中体现了李大钊先生敢于与反动势力斗争,一心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领袖风范。
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形象
同时,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还原李大钊先生的日常形象。比如,李大钊先生敬畏书籍,拿书时要先擦掉手上的油,这体现出李大钊先生的文人性格;李大钊先生平易近人、追求平等,影片用他与乞丐们一起洗澡的细节体现了这点;电影还出现了李大钊先生教妻子弹钢琴、带孩子们出去郊游的镜头,说明李大钊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热爱家庭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李大钊形象
整部电影就像一个乱中有序的拼图,一点点拼接,最终在观众心中形成了一个饱满、立体、完整的伟人形象。
主要配角:以白描手法呈现
电影中一些主要配角的戏份虽不多,但导演却用最少量的笔墨做到了符合史实的还原。比如,由彭昱畅主演的张学良,通过他对大上海繁华景象的着迷,看到外国人枪杀华人后的愤怒,以及与父亲张作霖的暗室交谈,仅此三个简单的场景,将一个风流贪玩、少年热血,同时,有些军阀气的张学良形象给建立起来。
影片最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