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大决战,最早植入我内心的应该是文字的表述吧,那是在历史书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最光辉灿烂篇章。
后来,好多的电影电视剧对于三大战役都有所提及。印象最深的当属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年出品的彩色宽银幕电影。
影片分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电影以史诗般宏伟的气魄和异常逼真的影像化手段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两大军事集团间三次决定性的战役。
其中,古月饰演的毛泽东的形象深入人心,那简直就是从历史的影像资料中活生生地走出来的真人,神采奕奕、气宇轩昂,带着历史的烟云和风尘,难怪当年的李纳见到后,就如见到真的父亲一样,失声痛哭,情难自已。
另外,电影版的《大决战》的布局、开篇也是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冰封的黄河开始解冻,冰块轰然断裂,铿锵之声震动天地,中国的面临着两种前途与命运的空前考验。
之后出现的画面尤其意味深长,沟壑纵横广阔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人正在艰难地爬着坡,镜头渐次推进,原来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登上山坡的毛泽东,气宇轩昂地傲视着东方,此时曙光乍现,一轮红日正在厚密的云层中翻滚着即将蓬勃而出。
镜头语言很好地彰显了电影主题所要表达的一切。三大战役序幕正徐徐拉开。
电影在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上是完全忠实于历史史实的,既有宏观的呈现当然也有具体细节上刻画,战争场面宏阔,人物事件栩栩如生,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刻,其打动人心的力量之深邃,是任何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很多年过去了,《大决战》电影的画面仍不时在我眼前重现,主席和众将士的话语仍言犹在耳啊。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值所在。
今日,又逢电视剧版《大决战》隆重推出,能不欢欣鼓舞乎。
当然也有一点儿遗憾,就是当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古月已然作古,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音容笑貌了,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早在年9月9日就已离开了我们,更令我们黯然神伤。斯人已去,但他缔造的新中国正迎来最为辉煌的时刻。主席在天上当感到欣慰吧。
电视剧《大决战》由于体量更大,人物更多,所展示的内容和画面当更加丰富宏大吧。就目前所呈现的这几集内容来看,《大决战》不失为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既展示了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也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呈现的方式,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
伟人毛泽东的扮演者唐国强,虽然在外貌上与真实的伟人尚有一定的距离,但神态气度毕肖,举手投足间尽显主席的风采,在对主席的内心情感地细腻表达上及对主席心怀天下苍生博大胸襟的展示上也别有风格特色,值得大赞特赞。
毛主席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不光在理论上也在革命的实践当中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所以,三大战役最终彻底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靠的不光只是战略战争战役上的高瞻远瞩和英明决策,也靠的是共产党的伟大的群众路线。
这在电视剧中都有很好很详细地展示,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在军事部署和战略策略运用上简直出神入化,而土地改革又为农民分得了土地,使两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直到此时才得以真正实现。农民为了胜利的果实不被夺去,坚决地跟着党走,国民党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人民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再次是君主。但孟子的思想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历代君王虽然推崇儒家学说却没有哪一个真正听进过。
孟子还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们和睦团结才是制胜的法宝。只有共产党和他的军队才能真正地为人们着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于是,人民必胜。
剧中,王翠云就是人民的代表,从山东老革命根据地跟随丈夫武雄关一路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丈夫壮烈牺牲在保卫四平的战斗中,她做过护士,扛过担架,运过粮草,是百万支前民工大军中的一员,后又参加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