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取景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景别是一种约定成俗的概念,没有很严格的衡量标准,在不同类型的影片或是创作者之间对于景别的界定可能有所区别,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景别:
远景镜头Longshot:远景可以展现整个宏观环境,如果其中有人物的话,人物一般都比较渺小,只能看到轮廓,脸部细节等基本看不清,在画面中并不突出。远景一般都是用来交代背景环境,故事发生的场景需要切换时,往往也会用远景来转场。
《指环王:王者无敌》中的远景镜头全景镜头Fullshot:全景指画面中主体完整(从头到脚)的填充画面,一般用以表现运动和环境,可以展现完整的环境、人物等,且被拍对象的细节特征,相比远景,展现得会更多一点。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全景镜头交代镜头Establishingshot:交代镜头一般会出现在故事最开始的时候,通过场景构建交代环境、地点、人物、故事调性等信息,让观众对即将发生的故事一目了然。交代镜头一般会使用全景镜头或者远景镜头。
中景镜头Mediumshot:中景有时候被成为/4景别,一般会展示被拍主题膝盖或者腰部以上的画面。中景一般都用在情绪比较平缓的对话或者独白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迷失东京》中的中景镜头牛仔镜头Cowboyshot:牛仔镜头又称为“美国式中景”,是中景的一种变形,常见于美国的西部片中。在美国西部片中经常会有拍摄一半马背及马背上牛仔的镜头,或者将镜头距离拉到牛仔膝盖以上的部分,为了表现佩戴于大腿的枪套和拔枪动作。
《不可饶恕》中的牛仔镜头近景镜头MediumClose-up:近景是介于中景和特写之间的景别,一般是从人物主体的胸部或者肩膀开始,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形态和情绪,多用于展现人物面部形态及手部动作。
《绿皮书》中的近景镜头特写镜头Closeshot:特写镜头是所有镜头景别中最小的。用人物主体的头部或者脸部来填充画面,使镜头紧紧抓住角色,一般用来重点表现角色的情绪和细微动作。多用于渲染最为强烈的氛围和情绪。起到强调和突出、夸张重要性的作用。而用人物主体脖子上所带项链往上的部分来填充画面,进一步放大人物的情绪,渲染故事气氛,有时候也被称为“Choker"。
《国王的演讲》中的特写镜头大特写镜头Extremecloseshot:大特写作为特写镜头的延伸,对人物主体的部分进行特写来填充画面,用于极端情绪的表达,起到更为夸张和着重的功能。由于特写多含有夸张和渲染气氛的功能,所以也被称为“最具电影感的镜头”。而只针对于眼部的特写镜头有时候也被称为“ItalianShot”。
大特写仰视镜头Upshot:仰视镜头将摄影机处于低位,被摄物体处于较高的位置,可增加视觉对象的威胁性。这种镜头充满了紧张与压迫的感觉,它无形之中将被摄物体提升到了其背景所应有的心理高度上,视觉对象成为了力量的象征,更带有一种速度感和紧迫感。
《小丑》中的仰拍镜头俯视Downshot:俯视镜头将摄影机处于高位,被摄物体处于较低的位置。俯视镜头中视觉对象会自然变得弱小卑微,减弱了其威胁性,相对的增强了主观视角的威胁性。
《小丑》中的俯拍镜头主观视觉镜头Pointofviewshot:主观视觉镜头一般又称POV镜头,以第一人称视觉展示人物所看到的画面。POV是一种表达人物主观视角的镜头,一般用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可以让人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和极强的代入感,不局限于长片和短片,都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拍摄的方式,以增加真实与身临其境的感觉。
过肩镜头Overtheshouldershot:过肩镜头又称为拉背镜头,摄影机背对着一个角色、面对着另一个角色,所以我们会在镜头中看见一个人的肩和背,为观众建立了一条视线,可以让我们进入一个亲密的视角。过肩镜头常用来处理人物对话的场景,它是一种关系镜头,会交待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把观众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从而可以加强观众的影片代入感。
《泰坦尼克号》中的过肩镜头双人镜头Twoshot:一般以中景拍摄的包含了两个角色面部的镜头。双人镜头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两个人对话的主镜头,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与其他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使用,以突出对话过程中的戏剧动作。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双人镜头每一个景别还有不同的细分,今天就不展开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故事板方面的内容,或者需要使用工具创作分镜脚本,视频故事板,均可百度搜索“小镜故事”或“xjstoryboard”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