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都是在镜头的捕捉下生成的,因此,也可以说,镜头是电影构图的基础,是电影影像的基本单位。
按照不同的标准,镜头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时间长短划分,可分为短镜头和长镜头;按照镜头运动与否,可分为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但无论哪种镜头表现,都与空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李安导演的电影对镜头的运用有自己惯常的手法,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李安导演擅长运用景深镜头、运动镜头与长镜头来体现镜头的空间表现力。
景深是“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在电影画面向内方向上焦点清晰的空间范围。由于镜头焦距、光圈、物距的不同,因此,观众会在画面上看到不同的景深空间,从这一层面而言,可以把景深空间分为浅景空间和深度空间两种。
简单来说,浅景空间就是画面中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限的,而深度空间就是景物的前后景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画面空间中。
一般而言,电影画面中的浅景空间,纵深空间范围小,从而提供给观众的画面信息有限,因而表意相对单一,而电影画面中的深度空间,纵深空间范围大,从而在画面中能呈现较多的信息,因而表意模糊且多义,正如巴赞所说的“景深镜头把意义含糊的特点重新引入画面结构之中”,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来选择自己相信的画面信息。
无论是景深镜头下的浅景空间还是深度空间,都创造出了一种纵深的空间立体感觉,是营造画面空间深度感、立体感的重要方法。
电影中的景深构图就是沿着纵深方向组织安排对象,形成多层次的空间交叠,从而产生逼真的空间立体感觉。尤其当画面中的人物在前后景之间来回移动的话,画面空间的立体感会格外强烈。
在李安导演的电影中,就经常运用景深镜头形成的多层次的景深空间,从而完成电影叙事、抒情与表意的功能,尤其在《家庭三部曲》中体现最为明显。
《推手》中,李安导演就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一方面保持了空间的统一与完整,另一方面,清晰地展现了人物的动作,最大限度的尊重了观众与人物的表演,呈现出一种非常真实的生活化的感觉。
如影片一开场,朱父在画面前景练太极,玛莎在后景中的电脑桌前写作,接着镜头跟着玛莎在后景中来回走动,展现了空间的统一与完整。
电影是活动的影像,“一旦物象活动起来,人物开始走动,一切就会骤然变化,我们立刻感到这个空间的深度。运动决定深度感,确实创造出深度感。而且,影像仿佛立刻脱离开它的片基,这不再是映在平面上的一幅照片,这是我感知到的一片‘空间’。
电影影像对于我的目光来说犹如一个‘空间影像’,犹如展现在我的眼前的真实空间”。之后就是玛莎在画面的前景,朱父在画面的后景之中,画面中的前后景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多层次空间的交叠,凸显出画面空间的深度感与层次感,再加上人物在空间中的运动,增加了空间的立体感。
同时,“景深镜头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地参与场面调度”,引导观众对于空间中不同层面的内容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类似这样的景深镜头在《推手》中不胜枚举,比如在影片38:05时,就有一个很典型的景深镜头的运用。李安导演利用景深镜头将画面空间分成三个层次,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全都置于这一景深空间中。
前景是朱父在写毛笔字画,中景是儿媳玛莎在找书评,后景是孙子在厨房玩耍,每一空间层次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景深镜头让他们清晰地呈现于同一景深空间中,儿子晓生在此景深空间中来回走动,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
“景深镜头强调深焦距带来的空间真实——立体的多层次的空间构成。”在这一景深镜头中保持了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统一,表现了对人物和观众的尊重,完整地展现了人物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感觉。同时,“画面现实以多含义的形态展现在观众眼前,观众的视觉有选择的自由,画面本身的结构就具有现实主义的意义”。
影片最后,李安导演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景深镜头,从而升华了影片的叙事内涵,引起观众的反思与思考。
画面中位于前景位置的陈太太和朱父驻足在纽约街头,后景则是虚化了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李安导演想透过这个景深镜头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两位老人身上,引导观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