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溢图科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网友们会为了机身防抖、镜头防抖孰优孰劣而引发争论。而在今天,主流微单系统都是既有机身防抖又有镜头防抖,并且不少产品还能实现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的协同工作。
*机身防抖指感光元件位移防抖。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都是光学防抖。
写在前面我们通常说的5轴防抖,具体指:
-俯仰(Pitch)、摇摆(Yaw),使用长焦镜头时尤为明显;
-X平移、Y平移,在微距、近摄时尤为明显;
-旋转(Roll),在手持低速快门曝光与视频拍摄尤为明显。
绝大多数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只能补偿俯仰/摇摆2个轴向上的抖动,少数镜头可以补偿包括X/Y平移在内的4轴抖动,镜头防抖无法补偿旋转轴上的抖动。而机身防抖可以提供包括旋转轴在内的5轴抖动补偿。
通常认为镜头防抖在远摄焦距上效果更高,而机身防抖在广角焦距上效果更好。协同工作的目的则是在整个焦距范围内提供更好的防抖效果。
早期,镜头防抖与机身防抖无法同时开启。之后一些产品,可以同时开启但只能分别工作(镜头防抖负责俯仰/摇摆,机身防抖负责X/Y平移和旋转)。最新产品则是镜头、机身可以在俯仰/摇摆轴上进行协同工作,扩大补偿范围、提升防抖效果。
协同防抖也是原厂机身、镜头组合的护城河——目前在售相机都无法与第三方品牌镜头或转接镜头实现协同防抖,即使是同一个系统、同一个联盟也不行。
支持协同防抖的产品佳能
R7、R6、R6II、R5、R3机身;
除超远摄定焦镜头外的,其他具有IS功能的RF镜头。
(即不包括RF/2.8LISUSM、RF/4LISUSM、RF/11ISSTM、RF/5.6LISUSM、RF/11ISSTM、RF/8LISUSM)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防抖。
尼康
Z9机身;
Z微距/2.8VRS、Z70-/2.8VRS、Z-/4.5-5.6VRS、Z/2.8TCVRS、Z/4.5VRS、Z/4TCVRS、Z/6.3VRS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防抖(尼康称之为“同步防抖”)。
索尼
α7RV机身;
FE24-/4GOSS、FE70-/2.8GMOSSII、FE-/4.5-5.6GMOSS、FE-/5.6-6.3GOSS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工作。
富士
X-S10、X-T4、X-T5、X-H1、X-H2、X-H2S机身;
全部具有OIS镜头防抖功能的X系列镜头。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工作。
*配合第三方厂商的防抖镜头时无法实现协同防抖。
松下
S5、S5II、S5IIX、S1、S1R、S1H机身;
全部带有O.I.S.镜头防抖功能的LUMIXS镜头。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防抖。
*配合第三方厂商的防抖镜头时无法实现协同防抖。
GX8及此后具有机身防抖功能的M4/3机身;
几乎所有带O.I.S.镜头防抖功能的LUMIXG镜头。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防抖。
*配合第三方厂商的防抖镜头时无法实现协同防抖。
奥之心/奥林巴斯
E-M1、E-M5II及此后机身;
除M.ZDED-/5.0-6.3IS以外的M4/3镜头。
上述机身、镜头组合时可以实现协同防抖。
*配合第三方厂商的防抖镜头时无法实现协同防抖。
溢图科技由几个不想躺平的老炮儿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手机、电脑、摄影器材、数码酷玩,期待您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