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发展,AI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工智能依然离自己极其遥远,但却不知它已悄然走进田间地头,参与生死营救,探索未知的远方……
在摩洛哥,AI机器人即将登陆火星,探索未知生命的奥秘;在敦煌,AI给多个洞窟的记录工作换上“新装备”,激活几千年的历史文物;在内蒙,AI用酷炫的方式实现智慧农业的草场种植……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汇聚当下,人类与AI的距离,触手可及。
《你好AI》官方海报一场充满爱和温暖的旅行
早在年拍摄《汽车百年II》的时候,陈怡就已经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的题材了。但由于汽车的发展是周期性的,陈怡并没有急于筹备《汽车百年》的第三季,而反而转向了和英特尔合作,拍摄近年来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
陈怡的拍摄团队和英特尔合作将人文元素充分融入到的科技之中,以人的视角来叙述人工智能之间的故事,也让《你好AI》在播出后也“圈粉”无数。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算法、程序,概念抽象又难以具化。科普式、讲解式的叙事手法很难与观众的生活产生联系,也鲜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因此,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怡导演决定采用更易为年轻人接受的叙事方式,把硬科技拍出温暖的感觉。
不同于《汽车百年》里的硬科技的实景展示,陈怡在《你好AI》中则反其道而行之,撇去了大部分生涩难懂的硬知识普及,用一个个关于“梦想和爱”的人文故事串联在一起,旨在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片子的故事涉及五个AI应用领域:太空探索、文保修复、动物保护及农业应用、医疗应用、自动驾驶。这不仅是一部科技进步的创造史,更是一场充满爱和温暖的旅程。
年轻的满族小伙用毕生所学去记录满族语言,建立语音库,在落日余晖下和满族奶奶探讨自己民族语言的未来;藏在莫高窟壁画洞穴的绝美瞬间,被吴健和他的团队用镜头定格,历史被科技留住,文明的秘密逐步被打开……
人和机器之间的友谊故事,科技的秘密,都通过季冠霖独特、温柔的女性声线,一个个慢慢被揭开。
00:59当被身患渐冻症的王甲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通过脑接口设备捕抓到脑电信号,将“你们好”的最后一个拼音“o”打出来的时候,身为导演的她也同样被感动了。
“那个时刻,我终于觉得,科技的力量终于前进了又一大步。AI切切实实地让普通人,让这些病患者得到了帮助。”陈怡导演感慨地说道。
将纪录片拍出电影感
在拍摄之初,陈怡和其团队通过大量的书籍文献阅读,调研和走访,找到了在AI技术应用领域有创新、且富含人文情怀的人和故事。
凭借着自身的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人脉,陈怡在拍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支持,而英特尔也提供了专门的技术顾问和顶级的学者,给予团队帮助。
“其实采访专家、学者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上课,我们何尝不是在认真听讲和学习嘛!”她说。
《你好AI》拍摄历经四季,有天之久,足迹遍布三十多个国内外城市,零下40度的低温也未曾让摄影团队停下步伐。“我们觉得天气的影响都是次要的,只要我追踪的事件它发生了,那我就有责任要把它记录下来。”
作为中国第一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陈怡导演和其团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为了让纪录片有工业级别的水准,陈怡导演不仅在脚本写作、前期调研上下足功夫,更是邀请好莱坞一线摄影DavidTattersal在拍摄、剪辑进行指导和协作,使影片的画面语言、剪辑上都呈现出电影般的叙事感。
好莱坞摄影指导DavidTattersal而这样经过巧妙设计的镜头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在《激活历史》单元中,关于修理长城的第一个镜头,影片就没有直接通过解说词进行呈现,而是通过一个天气预报的镜头画面语言直接对“86岁的赫爷爷守护箭扣长城”的动人故事进行铺垫。
《你好AI》中如电影般的镜头语言此外,在《你好AI》中,观众既能看到大好河山的秀美风光,陆地上的珍稀动植物,又能看见高科技机器人上太空……
影片中呈现的每个镜头,每帧每秒,都如壁纸般唯美。而这些唯美的画面背后,其实是陈怡和其团队以工业体系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的结果。
从前期的调研到确定叙事主题、从影像镜头语言到后期的剪辑,从调色到最终成片……陈怡都尽力做到了最好。“想让大家知道就是,纪录片虽然是纪实影像,但也应该按照一套高标准的电影工业体系去完成。”她回答道。
好的题材值得拥有最好的设备去记录
8K的摄影器材拥有全画幅变形宽银幕技术,构图更宽,画质分毫毕现,但因为器材主配件沉重且昂贵,目前并未在影视行业成为主流。而且8K超高清分辨率的电视节和显示器在市场上也并未成熟。
作为我国第一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这部片子在宣传之初也遭到受众的怀疑:纪录片是否值得用如此昂贵的器材去进行拍摄记录?
陈怡导演在进行拍摄讨论但陈怡导演却认为,纪录片追求真实,而真实的历史往往不可再生。
“很多时候,人类总以为文明的记录会永远存在,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永恒,从来脆弱。”
今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凝结着波澜壮阔历史的建筑在大火面前不堪一击,留下的残垣断壁让无数人唏嘘惋惜。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翻出自己在十年前用高清摄像机拍摄过巴黎圣母院的影片,陈怡却发现,10年前拍摄的画质早已模糊,被市场淘汰,她不禁对失去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感到惋惜。
“这个时代的历史和真实,如果不记录下来就真没了,所以我觉得纪录片就值得用最顶级的设备和技术去拍摄和记录,因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好奇心一直驱动着我去尝试不同领域的纪录片
许多的纪录片导演都会有自己擅长的拍摄题材和领域,甚至会形成独树一帜的个人拍摄风格。
陈怡早期的作品《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广府春秋》等人文历史题材作品中,无不呈现出她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影像表达独到的见解。但她却并不囿于自己擅长的人文历史题材领域,而是开始往科技题材的纪录片拓展,在情节安排和创新设计上再创个人特色。
陈怡导演近几年来的代表作在被问及为何会出现如此两种反差时,她回答道:“就是好奇,好奇心驱动人类进步,好奇心也驱动着我一直在做不同领域的纪录片的尝试呀。”
《你好AI》纪录片目前已经上映,在未来的一年里,陈怡也会将通过后续的再剪辑、组合,融入更多的人文故事,将其推向影院。而国际版的《你好AI》也将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进行投放。
“我们想让海外的观众知道,中国人被科技改变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中国人对科技也是十分重视的,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陈怡导演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和探寻,对内容的严谨打磨,对纪录片保持的好奇心,使她在超越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也在逐步推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