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百年,一部国产电视剧《觉醒年代》带我们回到了百年前,从年新文化运动到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很久没看到过这样的好剧了出色的镜头语言,细致鲜活的人物群像,以及对各种“历史名场面”的完美还原……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一群救亡图存的先驱,让人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那是中国的群星闪耀时。
一众民国的思想和文化大师: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他们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从黑暗里找光明,成为永远被历史铭记的“新青年”。
直到今天,我们仍有无数个理由,从那个年代汲取思想的和精神的营养。
蔡元培
《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让脑中那个严肃学者的形象鲜活起来,剧中的蔡元培有点萌,爱哼南方小曲,总是笑眯眯的,一下子就可爱了起来。
蔡元培个子不高,但在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学发表就职演讲的那天,他的形象格外高大。
他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这一天,蔡元培为北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之学术渊薮,“要有卓越之人,以身作则,尽力去矫正这种颓废的社会风气。诸君皆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此篇演讲,抱负宏大,志向高远,在场师生皆被震撼。
现在很多人上大学都是为了拿到文凭,再去找个好工作,不在乎知识的多寡,德行的高尚,蔡元培的讲话,在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受用。
蔡元培希望通过大学来引入思想自由的原则,让学生们逐渐摆脱中国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起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养成“新人”以改革中国的最终目的。一手塑造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在当年的北大,胡适、钱玄同等绝对提倡白话文学,黄侃、刘师培等极端维护文言文学,蔡元培让他们并存,唱对台戏;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蔡元培也都不干涉。
当时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中国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这样评价蔡元培: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著作有《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
鲁迅
《觉醒年代》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场面,当数鲁迅写《狂人日记》的这一幕。
写完时,鲁迅先生瘫倒在地,满地散落的纸稿、满得要溢出的烟头、提神时嚼的辣椒,还有署名时的那一滴泪……
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诞生了,“周树人,以后就叫鲁迅。”
小时候,鲁迅是我们的“梦魇”,总也读不懂,背不完。长大后,我们明白了他,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鲁迅先生用文字狠狠插进麻木的社会……
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无数金句还在网络上流传,他就像一个良师益友,当你迷茫、失落或举足无措时,为你指点迷津,让你受益匪浅: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华盖集续编》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集外集拾遗》
鲁迅,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事情,只不过是重演而已。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他还写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从远古神话传说讲起,至清末谴责小说为止,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精当地评价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
胡适
胡适,是位留美归国的帅哥,每个人都会唱的“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便是出自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问世以来引起了文化界的广泛争论。
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八件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关于胡适的八卦很多,比如他是有名的拖延症患者,日记上连续好几天写的都是“打牌”,再比如,他和包办婚姻的妻子江冬秀相伴终老,却始终绯闻不断……
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胡适,不能错过的一本书是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的学术成果,主要在哲学方面。《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由编写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意义开始,从孔子、老子的哲学讲到荀子、韩非,最后由于秦汉时期的怀疑主义、功用主义和迷信的盛行等,导致中国古代哲学的终结。《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辜鸿铭
《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一开始以反面的形象出现,留着辫子,出场时身后跟着两个仆人,端着烟袋和漱口的茶杯,他是保皇派、复古派,新文化所抨击的对象,但是,他看到了中国和中国人最宝贵的东西——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的儒家文化。
辜鸿铭老先生的履历可是不一般,他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保守只是辜鸿铭的学术观点,并不意味着他不爱国。辜鸿铭宣讲中国人的精神那一幕,真的让人感动,他喊出了那句名言:“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说,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品性,就是“温良”,对待他人用情用心,这是中国人非常高贵的传统。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
辜鸿铭于年出版了用英文写的《中国人的精神》,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在这本书中,辜鸿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
在从前,或许大家觉得他的思想不够先进,但在中国人越来越有文化自信的今天,再看辜鸿铭的观点,会觉得他是对的。
傅斯年
《觉醒年代》中的傅斯年,是北大的学生,一个可爱的小胖子,热衷于学生运动。
真实的傅斯年,17岁入北大,24岁赴欧留学,32岁建成一流的研究所,是个响当当的“学术大鳄”。
更难得的,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斗士。他以“大炮”、“老虎”闻名天下,一生怼人无数,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
年冬,日军攻占香港,陈寅恪携家眷正准备乘国民政府派来的飞机逃难,却被保镖拦了下来,原来是孔祥熙的女儿下的命令,孔二小姐指挥着家仆,将老妈子、洋狗、马桶和床板塞进飞机,扬长而去。傅斯年得知此事后,气得暴跳如雷:“杀孔祥熙以谢天下!”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短暂代理了北大的校长,代理校长仅仅一年,就使北大各方面走上了正规,将原来的文、理、法三个学院扩大为文、理、法、工、农、医六个学院,使北大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傅斯年作为历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傅孟真先生集》等。
新文化运动打响的年后,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不用再整日忧国忧民,可以专注于工作、学习和每天的快乐。
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对“文化自信”的精神追求,始终没有变。
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路,以及那些为我们铺路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