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鸟类,机身全幅、半幅都可以,如果用半幅,折算等效焦距,稍微占些视角上的优势,但如果光线一般,在高快门速度下平衡曝光需要增加ISO感光度,从这个角度上看全幅又有优势。同时,机身的对焦要好一些,对焦点数量、精度、追焦反应强一些是必要的。类似于尼康d以上,佳能80d以上的机型都可以胜任。而配合的镜头一般情况下就需要长焦了。
焦镜头的焦距尽可能要长一些,一般的70-mm、70-mm之类的长焦镜头拍摄鸟类会比较吃力,不是说不能用,只不过焦段还是短了些,如果用70-mm拍一些近距离的鸟、水中的大型鸟类还是基本可以,但是稍微远一些距离的就很难胜任了,或者得需要裁图。
可以说,70-mm是拍鸟的基础入门镜头。比这个焦段更长的镜头,最入门级别的就是腾龙、适马都有的一个入门长焦镜头-mm。这两家副厂头都有这个焦段的镜头,并且都分为高配版和低配版。这个焦段的镜头焦距是够了,但光圈稍微小了点,但是价格适中,还是比较适合打鸟的。
有了超过mm以上的焦段,打鸟就会顺手很多。小一点的鸟类、飞鸟、远一点的静态鸟类都可以拍得到了。专业的生态鸟类摄影就投资比较大了,但是如果是专业工作,还是有必要投入的,无论画质还是性能,都是非常优越的,普通玩家我个人觉得就无所谓投入这类镜头了,太发烧了。
湿地拍鸟类看似简单,实际上不太好拍。一方面对拍摄技巧要求挺高,另一方面对器材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是用全幅的单反相机,画质更好,对焦更快,更利于抓拍。镜头不用多说,肯定是要用长焦镜头,最好mm及以上,如性价比较高的适马-mm,-mm,或更贵一些的佳能-mm等等,可以把远处的鸟类拍得清晰漂亮。镜头光圈最好是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环境不会显得太杂乱,通过调整拍摄距离、主体与背景距离,都能控制背景的虚实程度。由于是长焦镜头,压缩空间的效果比较明显,所以防抖很重要,选长焦镜头一定要有防抖功能。拍摄时可以使用慢门速度追踪运动的鸟类,追随法能让主体清晰,而背景移动模糊,给人以快速运动的感觉。不过这种方法要注意快门速度。速度过高时动感不强,追随效果不明显;速度太慢时被摄鸟类又容易模糊。
另外,拍鸟类最好要有一定的生物知识,能识别出是哪种鸟,有什么生物特性,知己知彼才能拍出好片。拍鸟还需要足够的耐心、长时间的等待。鸟类可不听你指挥,你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和抓拍精彩的瞬间。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的画质普遍比变焦的画质要好,但是价格普遍高。以佳能系为例,除了,大部分焦距在以上的镜头都是很沉、很重,价格也很贵。有的重量实在太重,甚至需要一个炮车。当然,也考验三脚架和云台的承重能力。但是,定焦头也有麻烦。若是目标太近了,就容易爆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