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市场 >> 正文 >> 正文

孩子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出真情实感趣评

来源:镜头 时间:2022/8/17

一个小学生作文课后不幸坠楼,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讨论中,有不少学生反映:老师要求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可我只能编,没有生活经历,上哪儿去找真情实感?

作文不是新闻,也不是写日记,不一定非要真实,可以虚构——也就是可以“编”。

既然可以虚构,老师又要求你有“真情实感”,是不是自相矛盾?

其实不矛盾。即便虚构的作文,也要擅长想象,善于把自己“代入”情境,明明是虚构的事情,写出来却半真半假、似真而假,让人将信将疑,感觉这件事仿佛真的发生过。

所以,虚构可以有现实的基础,把真实发生的事情,嫁接、夸张一下,是允许的。

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了升华;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是以史料《三国志》为基础,进行了“真实的虚构”——看上去那么真实,其实是假的。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完全虚构,没有半点真实的东西。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乱编,可以写得“很假”呢?不是的。

即便全盘虚构的东西,也要看上去像真的;就算是科幻小说,有些设想,也得自圆其说。很多以前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东西,现在变成了现实,就是因为这些幻想是符合逻辑、具有可操作性的。

其实最难的就是后者——如何把纯粹虚构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这的确很难。

最关键的一点,我觉得是“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你自己虚构的场景中,你一定要让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出现,想象自己作为角色之一,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怎么解决,会有什么感受。

我们读书的时候会发现,好的小说、文章,一定有强烈的代入感;好的影视剧,也是如此。

看这些小说、影视剧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让自己“进入镜头”“进入角色”,甚至完全沉进去,忘了现实世界。这时候的你,就已经完全被“代入”,成了小说、影视剧的一部分。

达到这个写作境界很难,但最初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追求,在写作之前、构思的时候,就让自己走进虚拟的世界。

作家陈忠实说,《白鹿原》写到某处,一个角色死了,我实在忍不住,放下笔,让自己痛哭了半天,这才慢慢平静下来,继续写。

这是写作的高境界——让自己完全融入情节。

写作文,一定要有这种“代入”思维。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原因很可能在于没有培养出“代入感”。为什么不容易被“代入”呢?

原因之一,是现在的孩子,同理心不强了。

同理心,简单而言,就是对别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又叫“共情”。

缺乏了同理心,他就很难感受别人的情绪,完全以自己为中心。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让他在虚构的时候去“代入”,也是困难的。

代入,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忘我的境界;缺乏同理心的人,则往往过于自我,很难忘我。

这就是问题所在。要想提高孩子虚构作文时的代入感,首先要从培养同理心开始,让他学着去体会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

有了同理心,在虚构某件事的时候,他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设想:

如果当时我打他一巴掌,他会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情绪?

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49.8购买

同理心强,他便容易把对方的表现做一个合理而生动的设想,并描述下来;同理心差,他设想别人的情绪表现,就会有障碍。

在这种障碍面前,一个孩子要想完全把自己“代入”虚构的世界,肯定十分困难。

#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