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绿皮书》这个片名,许多人好奇它为何不叫“白皮书”或“蓝皮书”,细查之下,才知道历史上真有过“绿皮书”的存在,那是一本黑人安全出行手册。
这部一举拿下奥斯卡三项大奖的高分电影,正是以反对种族歧视为题材,讲述了一个有着种族歧视观念的白人,因生计所迫,为黑人音乐家打工并与之踏上一段旅程的故事。
该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发生于年的美国纽约。
而在年之前,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受到官方允许的,南部一些州区甚至公然将种族隔离写进了《吉姆克劳法》——
黑白人种之间不得同居、更不得结婚;白人小孩与黑人小孩的学校应该分开经营;当黑人乘坐公共汽车或火车出行时,必须坐在条件最差的车厢或位置上;许多加油站、餐厅、酒店,甚至公共厕所,都不允许黑人进入……
白人专用饮用水,黑人不得使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黑白人种之间相互仇视,但黑人们毫无尊严。男主之一唐·谢利(黑人音乐家)便是为了赢回黑人的尊严,才冒险南下巡回演出。
因此大多数《绿皮书》的影评,都是从种族偏见或友情入手,感性解读人性的真善美,而我看这部电影时,最大的感触却是: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除了自身付出努力,还应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
影片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了整个故事,但单从故事情节我们较难解读出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因此我还将从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深入解读该电影如何都将故事与哲理密切联系在一起。
一、故事情节:以诙谐基调描绘严峻种族议题,幽默感与严肃性并存,喜剧中的复杂社会和孤单个体更引人深思
黑人唐,是一名钢琴演奏家,性格内敛谨慎,言行高贵优雅,拥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可惜却生活在黑人饱受歧视的年代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但首先,他需要找一位机灵能干的白人司机来保驾护航,于是他高薪聘请了托尼。
白人托尼,是一个歧视黑人且爱耍小聪明的混混,他爱讲粗口、语法不通,性格与唐相反:不拘小节、乐观无比。原本在夜总会当保安的他,在夜总会停业装修时失去了经济来源,靠与人打赌和典当度日,因此他需要另找一份工作来支撑当下的生活。
两人贫富悬殊,性格迥异,观念不同,甚至彼此防备,但都又需要对方的帮助。
这是一场跨越美国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场在相互感化、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处世真谛的心路之旅。
影片采用明暗交织的双线叙事结构,其中明线是公路之旅,暗线则是两个人物的心路之旅。每条单线上各有反差和反转,再加上许多真实到位的小细节,使整个故事更为生动饱满,在众多公路片中脱颖而出。
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也因这种叙事方法而充分展示在观众眼前,令观众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快乐与否,并不仅仅只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更多的还有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
二、艺术特色:匠心独运的拍摄手法,使略显老套的公路主题电影更具趣味性和深远意义
1.色彩
影片画面色彩并没有采用怀旧片惯用的泛黄色调,而是用淡绿色取而代之,绿色才象征生命、希望与和平——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追求的东西。
而在唐带着和平的希望出发南下时,影片还数次采用了大幅的绿植画面,反复向观众强调人物的这种信念。
2.音乐
影片中出现的音乐主要有爵士乐,以及唐弹奏的古典音乐,这两种音乐在当时恰好代表了黑白两种文化。
影片前半部分,唐演奏的钢琴曲轻快悠扬,听者能感受到他的信念。随着剧情推进,琴曲节奏有所转变,这在渲染气氛的同时,更反映了人物的情绪。
尤其在影片高潮部分,唐受到了服装店员的歧视,面带微笑但内心憋屈地走出了服装店,紧接下来镜头便转到他演奏钢琴曲的画面,琴声充满了力量和愤懑,不复之前那般轻快平缓。
这时的他,深刻体会到了黑人在南部的生存压力,因此加重了自我怀疑,情绪压抑到了极点。
在托尼的陪伴和开解下,最后他在有色人种的酒吧里,开心地与爵士乐队合奏起他擅长的古典乐——肖邦的《冬风》,这两种音乐的结合,表示他接纳自己的黑人身份,开始与自我和解。
3.镜头
影片中,导演彼得·法雷里运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使影片画面既能清晰叙事,又能生动表意。
这些广角镜头多用于与唐有关的场景里,突出其所处环境的富丽堂皇,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内心却无比孤独和自卑,极具讽刺意味。
三、符号和象征:细节上多次使用蒙太奇手法,叙事的同时,更传递了影片背后的深刻意义
1.象牙
当托尼刚到唐的住处面试时,镜头给了唐家中的那对象牙一个特写,众所周知,家中摆放象牙,象征着主人拥有尊贵的身份。
主人唐出场时,果然衣着华贵非凡,当他和托尼讨论薪酬待遇时,坐得高高在上,骄傲的下巴微微扬起,露出礼貌性的微笑。
但镜头里的他,却和象牙放在了一起,在这里,其实是导演巧妙使用了隐喻蒙太奇,埋下伏笔,映射了唐的尴尬处境。
“富有的白人让我为他们弹钢琴,因为这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文化,但是我走下那个舞台,在他们眼中,我立马又是一个黑人而已!”
后来唐吐露真心,说出了感觉自己像是被参观的动物,人们以参观他的表演,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像极了他摆放在家中的那对象牙。
2.钢琴品牌
在出发时,唐要求托尼在每次演出前检查钢琴是否为Steinway(斯坦威,世界最顶级的钢琴品牌),但托尼并不知道如何拼写这个单词,便随手在地图上写下“Stainway”。
其实这里既幽默又深有意味,“Stainway”可译为“有污点的路”,这恰恰暗示了他们将踏上一段备受歧视、相当坎坷的旅程:
邀请唐的会所,禁止他使用公用卫生间,让他去户外方便;白人员工认为,唐只配弹最低级的钢琴;路过的西装店,白人店员不允许唐试穿衣服;最后一站的会所,给唐安排了杂物房作为休息室,且禁止他和白人一起用餐;唐两次被白人歧视并殴打,并遭到白人警察滥用职权的侮辱……
3.书信
分别时,妻子德洛丽丝交代托尼要写信回家,托尼拒绝了,但妻子告诫他写信比长途电话便宜,想家顾家但经济又捉襟见肘的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在旅途中,他用蹩脚的措辞尝试给妻子写流水账式的家书,且书面涂涂改改,惨不忍睹。
唐发现后,质疑那是“勒索信”,随后便指导他用优美的措辞,写出了一封又一封让女方感动落泪的家书。
直至后来,他能够自己顺畅地在书信中表达自己,不再需要唐当他的幕后军师。
托尼在书信内容上的进步和转变,也像一根暗线,串连了起影片中每一个关键的节点。
4.绿皮书
年黑人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了《绿皮书》,目的是避免黑人误入白人的区域而遭受危险。在这部电影中,它既被用作为片名,又在屡次出现,起到了政治暗示作用。
与书信一样,绿皮书的反复出现,也是运用了反复蒙太奇手法:这种手法一方面强调关键物品的作用,引起观众的注意和重视;另一方面,划分了电影的结构层次,使剧情脉络更为清晰。
四、现实意义: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除了自身付出努力,还应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互助双赢才会有更好的结局。
唐和托尼的转变和提升,除了自身原本各有优点,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学会了从外界借力,获取提升自我的东西,从而进行了自我突破,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古人有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很多人或许会将借力误解为是利用他人,是狡诈的体现。
其实不然,我们从他人身上借鉴经验,与他人相互监督实行计划,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结交正能量的好友……这都是借力的做法。
而这些行为也会促使我们努力提升自我,成为对他人有用的人,与他人形成双赢的局面。
这正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除了自身付出努力,还应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互助双赢才会有更好的结局。
作者:李沫可,爱写作、爱多肉的工科女,喜欢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