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对话洛神水赋主创火出圈的,是中华文化

来源:镜头 时间:2022/8/13

从接到创作“端午奇妙夜”的任务开始,一直到6月12日下午4点半准时开播,河南卫视导演陈佳拼了20多天,心也悬了20多天。

为了这场由7个节目组成、历时41分钟的端午晚会,陈佳带着团队跑了多地进行拍摄,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以“网综+网剧”模式组合创作的晚会,第一个将水下舞蹈表演搬上荧屏的节目,第一次用鱼线将演员在水中“平移”的尝试……

最后一段关于水下洛神表演者何灏浩的拍摄,在播出前4天才完成。“每天都跟打仗一样,真的是心里没底。”陈佳说。

看到播出后“没有观众骂”,陈佳才放下心来。她没看完节目便回了家,没吃晚饭倒头就睡。凌晨4点饿醒后,才发现节目出圈了。

根据河南卫视官方统计数据,自播出以来,“端午奇妙夜”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了35亿,48小时内热搜上榜19次,视频的播放量也超过了1亿。

节目播出后,不断有人告诉《洛神水赋》的舞蹈演员何灏浩,“你火了”。但在何灏浩看来,火的是《洛神水赋》,更是其背后的传统文化。

节目《洛神水赋》剧照。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洛神水赋》主创何灏浩、陈佳的对话:

“水下洛神”何灏浩:火出圈的,是中华文化

新京报:看到你在微博里面发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眼睛里全是血丝,大家也很担心。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何灏浩:其实眼睛红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如果大家有洗澡眼睛进水的经历,也知道会不舒服,我只是进水的时间长一些。但实际上作为职业,我已经比较习惯这种强度了,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我的眼睛现在好好的。

新京报:对于晚会与节目的排练过程,你有没有什么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何灏浩:这一次的筹备非常紧张。我是5月23日的时候才收到通知,确认要参与演出。不像很多群像式的表演节目,《洛神水赋》需要我一个人从头到尾跳下来,而这也将是水下舞蹈第一次在上星节目上展示,我确实承担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5月24日就去连夜练舞了。练完舞出来之后,编导觉得可能舞蹈的整体效果不会很震撼,我就又买了机票,当天往返上海,专门去找了舞蹈老师去训练。第一次修改过后的舞蹈参考了《丽人行》,又跟晚会的另一个节目撞了,于是只能再推翻重排,这时已经到了5月30日。最终的版本是我从5月31日飞上海,6月1日拍定妆照,6月2日用了一天的时间练舞,6月3日开始拍摄,直到8日才完全拍完。

新京报:《洛神水赋》舞蹈全长1分54秒,你真的就是憋气了1分54秒、一遍过吗?

何灏浩:拍摄的时候有分镜头脚本,可以分开拍摄,但拍每个镜头时,我都要先沉到底,再由摄影助理帮我把衣服的纱铺好,导演再下水开机拍摄。所以可能只是拍10秒钟的镜头,我们已经花了四五十秒的时间。

水下动作干净很重要,因为我是个“神”,我不可能是犹豫不决的,那么我的动作也不会拖泥带水,但凡有一点卡顿,或者说表情没有到位的地方都要重拍,运气好的话至少两条,如果运气不好,纱缠得非常严重的话,我们就需要拍5到6次。

拍摄中,我们起码上上下下有多次,真实的拍摄时间大概有三十几个小时,我平均每天在水下的时间都有5、6个小时,当时其实水温已经加到了30摄氏度,但陈导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说我“特别可怜、瑟瑟发抖”。

节目《洛神水赋》拍摄幕后,摄影师与安全员正在水下工作。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如何才能保证动作干净利落、一次到位?

何灏浩:只能靠不断的训练。我6岁开始游泳,8岁学习花样游泳,年接触潜水,现在已经完成了上百支水下舞蹈作品。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就是熟能生巧而已。我呛水喝下去的全吐出来,估计能有一个游泳池,肺活量也是生憋憋出来的。

新京报:看到作品被点名表扬,还被华春莹转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何灏浩:我看到的一瞬间就“土拨鼠尖叫”,因为太开心了,然后下一秒眼泪就流下来了,有种被偶像“翻牌子”的感觉。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在水下跳舞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太少人在做了,我身边所有的人都说“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这个世界上都没有人在这么干”,但其实就是有的。这么多年的时间,我不想放弃,也没有别的选择,那就只能坚持,但是坚持下来的苦楚和困难其实没有人能够理解,所以在当我被自己的偶像认可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天哪,人生达到了巅峰”。

而且我觉得华春莹认可的,不仅仅是这个作品。她宣传的是我们背后所代表的中华文化。

新京报:在节目出圈后,有意识到自己很火了吗?

何灏浩:很多人都说我火了,但除了有一些采访的邀请之外,我并没有觉得生活有太大的变化。比如说我现在素颜、不戴口罩,站在大马路上,有路人经过也不会认出我,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人鱼”教练,生活也依旧是围绕着我的本职工作在转。但是我很高兴大家能够喜欢、认同这一个节目。我觉得其实火的是这个作品,是我们的中华文化,而并不是我这一个人。

《洛神水赋》:飞天的“女神”由鱼线实现

新京报:这支舞蹈的名字叫做《洛神水赋》,但是它采用的拍摄角度,包括何灏浩的穿着,都更像是敦煌壁画里“飞天”的景象。是如何想到要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

陈佳:因为晚会刚开始是一个在码头边祭祀的场景,我当时就决定要做一个关于水的节目。以前我做过很多水上表演节目,这次我就是想要一个水下的节目,而且还不能是演过的,要是创新的、全国独一份的,这就定下来了舞蹈节目的样式。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洛神其实就是水神,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与端午相关的人物屈原,最后也是投河了,他笔下的文章里有关于洛神大量的描写。最早在我的设计方案里,这支舞蹈的主人公并不是洛神,而是屈原。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让何灏浩扮成屈原,但是在我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后就发现还是女性的洛神形象更适合这个节目。

在屈原《天问》等其他关于洛神的资料里,她的衣服比现在要华丽得多,很繁复,但在水下是拍不成的,会把人全都缠紧了,也表现不出水下舞蹈那种肢体的优美感。我们就想到还有一个比较流动的形象——“飞天”,我们结合“飞天”跟洛神的形象创作了演员服装,这样就能完成水下的舞蹈。

新京报:刚才也听何灏浩说了,这次的拍摄其实很紧张,舞蹈的版本也修改了好几遍?

陈佳:是的。这个节目应该是一个水下的神的形象,它很抽象,很唯美。修改的第一个版本太接地气了,第二个版本又用了《丽人行》的动作,但一是和后面的节目冲突了,二是《丽人行》的动作大部分都是小的、碎的动作,是那种慵懒的,面部表情比较多的,不是我想要的这种自信的女性,大开大合在水里刚进有力的“神”的表现。所以,这个概念也是直到我们5月28日连夜开会到凌晨3点才定下来。

节目《丽人行》剧照。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洛神水赋》的拍摄过程中有什么令人头疼的问题吗?

陈佳:一个是怎么让这个池子看起来没有边际。我们用蓝布包住了泳池的底和四周,保证整个背景全部是干净的。

《洛神水赋》要和前面剧情挂钩,我就要去营造一个环境。最早的设计思路是想在池子的下方铺一层金沙,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更魔幻一些。但我们在跟舞蹈演员沟通的时候,演员说不行,脚会划伤,金沙也不知道要多少遍才能洗干净、没有杂质,我只能放弃这个方案。

6月4日,已经拍摄了两天,我觉得那还不是我想要的。我们的美术老师就自己掏钱坐飞机跑到了横店,看能不能找一些东西在水下放实景,比如断壁、珠帘之类的,但我还是觉得那样烟火气太猛。后来我也是跟视觉总监一直商量才定下来的《千里江山图》,如果把它放在水下,可能跟我们在上面看会不一样,因为它是有青蓝的那种变色,有波光粼粼的感觉,再加上它里面那种金色的粒子,会让水下场景无限扩大,很魔幻。

新京报: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哪个动作让你印象深刻?

陈佳:想着去展现飘逸的感觉,比如在水下横着走,我就跟我们的摄像团队提,但因为舞蹈演员之所以能下去水里就是身上有配重,所以不可能横着走,但是我又很霸道,我说我一定要有平移这样的一个动作出现,才能展现神的感觉。演员和摄像都很认真地去尝试,创造了一个全国首创的方法:用鱼线做出来这样的动作。

何灏浩:鱼线韧性比较好,没有那么容易断,而且比较细,后期效果好,但是一条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就是用5根鱼线叠着拴在腰上拽着走。但是在水下拽着走的话,人是会不由自主转动的,所以我必须用一只手去固定拉着那条鱼线,但是因为鱼线很细,韧性又很好,就会很勒,所以大家会看到我手臂上有很多细小的伤口,其实都是被鱼线给划出来的。

新京报:最后成型的舞蹈作品有1分54秒,那拍的时候拍摄素材一共有多少分钟?

陈佳:第三天,最后一次的素材,我们拷走时大概是30G,光上传网盘就用了三四个小时。只是我一天的素材,这样一天的素材我一共拍了三次。

节目《洛神水赋》拍摄幕后,灯光师在为拍摄调试灯位。受访者供图

河南端午晚会的背后:“怕观众不喜欢”是动力

新京报:有《唐宫夜宴》这样的节目示范在前,作为这次晚会的导演,你在整台晚会制作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怎样的压力?

陈佳:压力最大的就是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项目给完成。五一之后,领导找到我商量端午晚会的事,只有20天的时间。同时,今年延续下来的晚会项目都很大,春晚《唐宫夜宴》的舞蹈出圈,元宵和清明的晚会也都是以“动画IP”的形式串联节目。前面的晚会都是别的导演团队在做,交到我这儿的时候,如果再去用这种IP的动画形象去串节目,也只是复制。

我做导演工作也有20年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对得起自己,每做一个节目都不要去复制别人,也不要复制我之前做过的。所以我们就果断地提出来用“网综+网剧”的模式,以讲故事真人来演的方式创造我们目前的这7个节目。

以前我们只是做节目,把节目做好以后再去想串联,但是我现在有剧情了,那所有的节目就不能先是创意了,必须要跟从我的剧情。但这样压力就又加大了,没有人这么做过,我对这样一种节目样式的创新心里是没有底的,就怕观众不喜欢、不能接受,害怕观众骂,脸皮薄。所以压力就在这儿。

新京报:在看到晚会得到观众好评后,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陈佳:晚会首播的那天是6月12日,下午4点半开始网络直播。我在电视台的客户端上大概看了一下,一看大家都说好,没有人骂我,我就挺开心的,就直接跟我的团队说,兄弟姐妹们,姐姐熬不住了。

我没有看完就回家了,倒头就睡,饭也没吃,凌晨4点多的时候就饿醒了。醒了之后拿手机一看,忽然间发现常用的几个软件(消息)铺天盖地就出来了,领导也给我说要抓紧时间注册微博,要去感谢一下大家。我真是个网络素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我家人叫醒,问微博怎么下载。

新京报:其实这次晚会中不只《洛神水赋》,其他的节目,比如《兰陵王入阵曲》,也都成为了爆款。你是怎样想到这样的一个创意,把中国唐朝遣唐使这样一段历史改编成故事,并延伸到整个节目的创作里面?

陈佳:我们一共有4个唐小妹串起剧情,其中有一个叫唐小彩,她的人设就是一个唐朝遣日使者乐官的女儿。在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琵琶弹得很好,琵琶也是当时流行的乐器,我们就定了这个表演器乐。

《兰陵王入阵曲》也是在唐朝流行,又在玄宗朝被下令禁奏,慢慢就失传了。年,我们国家的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又把它带回了中国。我们想要展现在日本的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对国家的思念,甚至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思念。

关于这一段,其实是我们想告诉所有人,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遍了亚洲,也是想讲文化输出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也想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端午是我们国家的,端午的文化是由我们国家向外输出的,我们有民族与文化自信。

节目《兰陵王入阵曲》白云山外景拍摄幕后,演员正在弹奏琵琶。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如果让你为这台晚会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陈佳:95分。

新京报:接下来,河南会推出什么样的惊喜?

陈佳:今年我们的一个主题思路就是年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系列,端午奇妙夜晚会是第4个,下面还有七夕、中秋和重阳,最后就是年春晚。接下来还会有好多这种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跟大家见面。

新京报记者李雨凝杨东昊编辑陈晓舒校对危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