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拉上了缥缈落寞暗

来源:镜头 时间:2023/1/3

引言

一个稀松平常的夜晚,一名作家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来信,信纸厚厚一叠,述说了一个已死的女人一生的爱恋。这场爱恋开始于惆怅青涩的少女时代,结束于孤单生命的凋零之际。这一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这场缥缈落寞的暗恋缓缓拉上了幕布。

影片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导演徐静蕾将这个异国的故事移植到了中国的土壤之上,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国籍,无论阶层,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和所爱之人白头偕老,如若不能相守,但也别轻易遗忘。

朦胧的身影,好似一个梦

在北平的四合院中,搬来了一位年轻的单身作家,他有很多精心包装的漂亮书籍,有一个忠实却不卑不亢的奴仆,以及恣意多情的人格。新鲜、自由的空气飘进了北平阴沉的天空,飘进了这个沉闷的院子,也飘进了这个怀春少女孤独敏感的心。

在女主人公的整个少女时代,她总是默默地窥视着作家的生活,迫切地想要了解他的一切。可是她并不是性格活泼的女孩,不会热烈地表达自己对作家的爱慕之情,只能将这份感情存放在心中,用来擦拭夜晚淌下的泪珠。

很巧妙的是,导演并没有给这个身边女伴不断的作家一个清晰的镜头,他永远是模糊的,朦胧的,轻飘飘的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看不到它具体的飘行轨迹。

我想,这正是镜头语言的美妙之处,这种镜头是影片中女主人公的眼睛,也是女主人公甜蜜又酸涩的回忆。

记忆中作家没有一个清晰的面容,导演借镜头将观众代入女主人公的共情之中,共同体会那种想要抓住却抓不住,想要确定却不确定的浮萍之感。

爱这个人还是爱自己的坚持

后来女主人公因母亲改嫁搬到了山东,在离开作家的日子中,她并没有将他忘记,于是趁考学回到了北平。在一次学生运动中,她见到了作家,并有意留情,换来了短暂的与作家温存的时光。

女主人公偷偷生下了一个儿子,作家却将她遗忘了。被遗忘的女主人公独自抚养孩子,并慢慢进入上流社会,与作家再次相遇,这次遇见,作家也没有想起女主人公到底是谁。

先不论作家的多情与薄情,我想谈一谈女主人公对作家的感情究竟是不是一份纯粹的爱情。

这场暗恋,犹如长跑,女主人公究竟是爱这个人,还是爱那个坚持的自己?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孰重孰轻也只能凭戏外人各自述说。

在暗恋长跑中,作家确乎已经变成了女主人公心中的一个执念,这个执念或许一开始只是一瞬间的心动,但是由于爱而不得,这份心动愈发膨胀,沉甸甸地变成了她心中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作家也由一个具象的人变成了一个符号,象征着女主人公少女时代的梦想,她不愿意放弃,即便知道它只是一个梦境,也不愿意戳碎这个美丽的气泡。

后来的相遇,又给了她希望,儿子,是她与作家之间最亲密的羁绊,于是这个心结愈发成结,变成了一个幽怨的执念。这份感情,或许已不再像少女一瞬心动那样纯粹,它掺和了羁绊、不甘、希望、绝望,幻想,最后变成飞扬的字迹,重叠的纸张。

更迷人的女性角色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异国故事,中国讲述,在其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色彩。同样是爱而不得,饮恨而死的女主人公,在茨威格笔下则是哀婉、凄清的形象。

即使信中一直在强调她不怨恨作家,可字句之间处处描述了女性的悲惨处境,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男性玩弄女性这一丑恶现象的控诉。

徐静蕾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相较于茨威格笔下的女主人公,则多了一份灵动。

她有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在学生运动中,抛给作家多情的眼神。在他们第一次正式地相处中,她的古灵精怪深深吸引了作家。这份灵动,是茨威格笔下的女主人公所没有的,也更增添了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迷人之处。

电影中的她也有卑微与委曲求全。小说中曾指出:

作家具有双重人格,阳光、浪漫又放荡多情

我认为女主人公也有双重人格:一方面,她小心翼翼地爱着,而另一方面,她又在勇敢地求爱,她将自己的深情伪装成一场肉体交易,在身体的贪欢中体会爱情的甜蜜,只是,这份甜蜜,只属于她自己。

她既有少女的羞涩,又有女人的风情。她一步一步地成长,但内心依旧是渴望爱情的小女孩,她又一步步妥协。

从期望相爱到奢求不遗忘,这般矛盾的女性个体。犹如《雨巷》中那个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愁的迷蒙的女性背影,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

当然,这部影片还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作家的人设。编剧似乎遗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所以在故事的移植中似乎显得颇有些不合情理,作家生活在人多口杂的四合院,每天深夜归来,身边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女伴,怎能不引人注意,招人口舌?所以,邻里关系的和谐似乎有些不合逻辑。

结语

在影片的结尾,作家读完女主人公的信,陷入了沉默之中。他会想起她是谁吗?他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到懊恼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猜测或者祈愿,让女主人公在信件中体面地示爱。

总的说来,这是一个凄清动人的爱情故事。

观者顾影自怜,是否会想到自己美丽又多愁的少女时代,是不是也总是在为一个人牵肠挂肚、失魂落魄?

除了体会爱情的酸涩甜蜜,我们似乎也应该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女人,把爱情当作自己的全部,似乎自己的一生都依附于另一个男人而活,她的结局只能是悲戚。

如果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她能够放下这一份执念,是不是会有更好的结局和更好的未来?否则,便徒留一地的唏嘘。作为女性的我们,万不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须得时时保持清醒,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