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镜头
标准镜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55mm之间的镜头,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标准镜头又分为标准定焦镜头和标准变焦镜头(包含50mm焦距的镜头)。使用标准镜头拍摄的影像接近人眼正常的视角范围,其透视关系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所以能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真实特征。由于标准镜头给人以纪实性的视觉效果,所以在实际拍摄中,使用频率很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与人眼视觉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难获得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那种渲染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因此,要用标准镜头拍出生动的画面来又是不容易的。
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镜头。长焦镜头又分为长焦定焦镜头和长焦变焦镜头。由于长焦镜头的焦距范围很大,因此又细分为中长焦、长焦和超长焦镜头三类,其中中长焦镜头的焦距一般在55~mm之间,长焦镜头的焦距一般在~mm之间,超长焦镜头的焦距一般在~mm之间。长焦镜头的基本特点是,镜头视角小,所以视野范围相对狭窄;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使之充满画面,具有“望远”的功能,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常用于舞台、T台、体育、风光和动物摄影等领域。
长焦镜头一般都体积大、重量重,摄影者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应尽可能使用快速快门,如使用mm的长焦镜等头,其快门速度最好保持在1/s以上,以防止手持相机拍摄时,由于相机震动而造成影像模糊。因此为了保持相机稳定,应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用。
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最常见的特殊功能镜头,它能把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即使细微的部分也能巨细无遗地呈现在眼前。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昆虫、静物等。专门的微距镜头都是定焦镜头(也有些变焦镜头带有微距功能)。当然它也可以被当作普通定焦镜头拍摄任意题材。
常见的微距镜头有50mm、60mm、85mm、9omm、mm、mm、mm、mm等不同的规格,不同规格的微距镜头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用处。比如,50~60mm焦距的镜头可以在一般的翻拍台上对一篇A4大小的文件进行拍摄,但是如果换用了一支mm焦距的微距镜头在同样的条件下拍摄,相机就必须距离文件很远,小型的翻拍台就没有办法满足这种要求。而如果希望利用微距镜头拍摄一只昆虫的特写照片,同时又不想惊动它的话,长焦距的微距镜头是最好的选择。
移轴镜头
移轴镜头是一种可实现倾角与偏移功能的特殊镜头,其主要目的是调整透视变形,它的对焦方式只有手动对焦一种。通过使用倾角与偏移功能向各种角度和位置转动镜头,可以移动合焦面或对被摄体的形状进行补偿。移轴镜头主要是用来拍摄建筑的,例如,当用广角镜头拍摄高大建筑物的时候,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整个建筑物像是被压缩了,建筑物的顶端聚到了一起,出现建筑物要倒下来的效果。如果换上移轴镜头,拍出来的建筑物就没有变形。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16mm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的极端广角镜头。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镜头的前镜片呈抛物状在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众所周知,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
为了达到°的超大视角,鱼眼镜头的设计者不得不做出牺牲,即允许这种变形(桶形畸变)的合理存在,其结果是除了画面中心的景物保持不变,其他本应水平或者垂直的景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为那些富于想象力和勇于挑战的摄影者提供了展示个人创造力的机会。
在摄影中,任何焦段的镜头都是可以拍摄任何题材的,只不过拍摄方法、作品表现力是不同的,所以人们习惯将不同焦段的镜头进行分类,用于拍摄不同的题材。
比如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习惯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风光片,通过超广角的宽视野、透视关系,表现风光的壮丽。人们也习惯使用大光圈中长焦镜头拍摄人像照片,可以有效压缩背景,突出人物主体的表现。这些镜头焦段与作品的匹配选择,其实都是在长期摄影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常规经验,我们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些经验。
若说到长焦镜头的应用领域,其实还是很广泛的,并不局限于某一两种题材。我个人觉得这些题材都可以使用长焦镜头拍摄:
1、人像。前文已提到,长焦镜头是拍摄人像作品很常用的一种镜头。长焦距可以带来较为强烈的画面压缩感,带来背景虚化效果,突出焦内的人像,模糊化人物以外的背景或前景,如果配合大光圈长焦镜头,效果更为明显。
2、生态。生态摄影是一个专门的摄影门类,例如拍摄野生动物、植物,拍摄自然环境等。人处在大自然中是非常渺小的,所看到的眼前场景也是非常有限的,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有效拉进远处的场景,可以较为细致、清晰地拍摄较远位置的画面。比如拍摄具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常常会使用mm、mm等超长焦镜头,在安全距离内观察野生动物,给它们拍摄照片,也能拍摄出不被人类干扰的最自然的照片。
如果说拍摄野生环境是离我们较远的一种摄影类别,那么生活中也有很多生态摄影题材,最常见的就是拍鸟。很多摄影师都热爱拍鸟,长期跟随鸟儿的节奏,是非常敬业的追鸟人,而拍摄鸟类,长焦也是必备镜头。
3、体育。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中的体育摄影记者,会在赛场边使用各类长枪短跑拍摄体育赛事,可以说体育摄影是长焦、超长焦镜头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拍摄领域。体育项目需要摄影师捕捉精彩瞬间,运动员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常常是需要记录下来的,这都需要在场外较远距离拍摄,因此长焦镜头是比不可手的拍摄工具。焦距够用才能拍得到赛事细节。
4、风景。很多朋友习惯使用超广拍摄风景,体现风光的壮美,但殊不知长焦也是拍摄风光的利器。特别是在大草原、海边等辽阔地带,长焦可以拍摄出更有特色的风光小品。
有别于超广视角的长焦镜头可以让作品的层次感更加突出。
5、天文。拍摄天空中的深空星辰,长焦镜头也是无法胜任的,通常情况下需要将相机连接在天文望远镜上进行拍摄,并且许需要配合赤道仪等设备,追上星辰移动的轨迹。不过要没有这么强烈的爱好,用长焦镜头拍拍月亮等星体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
上述这些题材,乃至更多题材都可以使用长焦镜头进行创作,那么使用长焦镜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我个人认为至少要在拍摄中注意这么几点:
1、习惯使用三脚架。长焦镜头因为焦距长,会放大手持抖动的效应,即使使用防抖功能,拍糊片也是很有可能经常发生的,所以,当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是不可或缺的摄影装备,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是使用长焦镜头最基本的要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在使用三脚架固定拍摄的时候,需要关闭镜头防抖。
2、快门速度设定需注意。用长焦镜头拍摄,很多时候需要拍摄运动题材,比如体育项目,比如飞鸟,这些题材快门速度要尽可能快一些,除了克服长焦抖动影响外,更需要凝固运动的瞬间,几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是常常用到的。
3、合理控制光圈值。长焦镜头加大光圈会让景深变得非常浅,但不是所有题材都需要那么浅的景深,需要适当缩小光圈保持一定景深,需要根据题材合理控制光圈。
4、对焦要准确。使用长焦镜头对相机的对焦系统是一个考验,因为一旦稍微对焦不准,画面中失焦就会特别明显,这除了考验相机对焦能力,也更考验摄影师的经验,特别是拍摄运动物体,锁定、跟踪焦点是非常考验摄影技术的。
今天,我们总说单反镜头的两极是最穷三代的,广角还算基本可以接受,16mm我们也能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拿下了,而且还有很多副厂产品,价格甚至有时候还非常亲民。但长焦就不一样了,尤其是mm以上的长焦镜头,即便是变焦,价格大多也高高在上,大直径高精度镜片的大量使用哪怕副厂也架不住成本压力,很容易走极端,比如像腾龙搞了个18-mmF3.5-6.3这种变焦比超过20倍但完全不顾画质的,再比如像适马弄出的-mmF2.8、-mmF5.6等完全不考虑体型和价格的……当然,正常一点的像适马-mmF5-6.3的价格虽然也突破了00,而且在mm状态下也长达近30厘米,体重2.8公斤,但毕竟没得选,原厂价格又上了天,所以在各种观海揽湖的拍鸟炮阵里,副厂基本上就是绝对的主力,原厂出镜率最高的也就各家的(80)-mm了。
为了满足广大摄影玩(qiong)家(人)对长焦的渴望,是时候祭出折返镜头这个大招了。折返镜头所属的光学设计类别统称为反折射系统,年诞生,年开始用于望远镜当中,年法国军事工程师曼京发明了折返镜头很基本的曼京镜,用作于探照灯系统,镜片原理可看下图:
X点为光源,曼京镜就是一个凹面镜,反射涂层位于镜片底端,可以让探照灯光线以接近平行的状态射出,提升亮度和覆盖范围,后来大多反射涂层放在镜片底端的设计都被称为曼京镜,所以这个概念已经被放大化。相同的道理,只需要把光路反过来看,并在X点处再设计一个曼京镜,就变成了折返镜头的基本形态了,非常多的望远镜里沿用了这个技术,因为入射光路是在镜头内部进行了2次折射,相比传统镜头的单向入射光程明显更长,所以它可以在大幅缩小镜头尺寸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窄视角(也就是长焦距)。而折返镜头就是根据这些望远镜的设计而来,美能达是最早一批把折返设计引入到镜头当中的品牌,年的mmF8就做到了仅16.6厘米长,体重1克,而下面这张Rokkor-XmmF5.6甚至只有8厘米长,克左右。
Rokkor-XmmF5.6的后组全直径镜片是两侧有反射涂层,中心透光,这种设计的工艺相对要复杂一点,而上图的Rokkor-XmmF8就是目前大多数折返镜头所沿用的设计,包括三阳、图丽以及国产品牌都是如此,比较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品牌也基本上不产折返镜头了,年代除了当时的巨头美能达之外,尼康、佳能也曾有推出过mmF8,0mmF11d等等,包括适马、腾龙在内的副厂也都有生产,可以说年代就是折返镜头的黄金年代,时至今日似乎也很有黄花菜歇凉了的意思,只剩三四线品牌在推出。不过坊间也有误论折返镜头属于“俄罗斯镜头”,确实有一些俄罗斯品牌在做,但根并不在俄罗斯,算是以讹传讹了。
上图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设计,来自VivitarmmF8,与传统折返镜头内部预留大量中空部分不同,它的2片主反射镜非常厚(实心玻璃,所以被品牌称为SolidCat),而且对比之下显得非常紧凑,所以它的体型也相当小巧,不到8厘米,1.3公斤出头,这种紧凑型的设计在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
事实上折返镜头设计在当下的天文望远镜上非常常见,动辄0mm的焦距如果使用传统镜头设计,即便是采用望远结构,长度和重量都会吓死人,折返无疑是一种权宜之计。
除了易于小型化之外,因为折返镜头涉及到主要靠的是反射光线而非折射光线来改变光路,因此它先天就有低色散的优势,当然,它并不是完全没有透镜的,但数量少折射率低,所以大多数都不会存在明显的紫边。但它的设计限制也比较多,首先是因为反射镜存在于镜头中心,所以它没有办法使用光圈去控制通光量,所有折返镜头在一个焦距下就只有一个光圈值,除此之外位于镜头中心的反射镜会挡住中心一部分入射光线,最大的影响就是焦外光斑的中心部分被遮挡了,虚化二线性很严重,而且光斑变成了一个个的烟圈,效果如下:
是不是很明显?那有人可能会问了,中间这么大一坨遮挡物,难道不会挡住中心部分的成像么?事实上确实会,但并不会体现在照片里的原因在于自然界光的传递是全向性的,镜头正前方的点光源A在CMOS上的成像是源自整个镜头对其光线的聚焦,而不不仅仅是中心部分而已,原理如下图:
这一点其实大家用自己手里的常规镜头就能实验验证,小胖就随手拿佳能85mmF1.4来演示好了,我在镜头中心放置了一枚1元硬币,尺寸够大了吧,直接对着头顶的日光灯拍摄,亮度也足够大了吧,光圈设置为F3.5,实际拍摄环境和我们得到的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注意,灯具右上偏黑不是因为被遮挡,而是这个灯具是三个白光LED灯泡组合,而右上角那个坏掉了而已。实际上整张照片的亮度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成像中心部分也没有被遮挡,类似的原理也存在于折返镜头上——通过精确计算后使得中心部分被遮挡也不会影响成像,当然在传统镜头面前当一块东西会随着光圈缩小而逐渐显现被遮挡的部分,但对于固定光圈的折返镜头显然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虽然在折返镜头的品牌选择方面可能买不到什么大牌(二手老镜除外),但现代折返镜头的体积得益于镜片工艺的进步,再加上以工程塑料制作外壳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无论体型还是价格都非常有看头,三阳mmF8,0块不到的价格,体重克,长度也不过14.4厘米,国产像嘉蕊的mmF6.3甚至只要0块出头,体重只有克,长度更是缩短到了11厘米。若是对比常规镜头里最擅长做小型化的佳能绿圈DO(多层衍射元件)镜头,70-mmF4.5-5.6DO体重达到克,最大长度也超过了16厘米;mmF4DO更是2克23厘米,只看体型的话折返镜头优势非常明显,而且价格也更具可玩性一些。
当然,光圈偏小,手动对焦再加上折反镜头先天反差比较小,饱和度偏低,使用场合相对还是比较有限,比如白天拍拍远处的风(tou)景(pai)之类的,对于拥有较强高感成像素质,大多无反还支持五轴防抖的现代数码相机来说,出片率还是挺靠谱的。
锐度方面因镜头而异,但大多不会是什么数毛利器,硬要选锐度相对较高的不妨考虑老镜头,最值得推荐的是腾龙SPmmFBB版,锐度高而且最近对焦距离只有1.7米,体重克,二手价格在左右,而且腾龙有百搭口,买二手的时候让老板送一个就是,佳能尼康索尼宾得奥林巴斯等等都能转。虽然出自年,但实际上它一直到6年才停产,所以很可能运气好就买到成色比较新的,只要机械结构没问题,内部没有起雾生霉,性能就是有保障的。当然,这只是小胖的个人经验推荐,具体怎么买还是谁出钱谁说了算。
而且换个思路来看,mm还这么小巧,随手装在摄影包里并不占地方,再加上很多人对折返镜头的烟圈焦外很有兴趣,不失为一种趣味性很高的长焦玩法,你觉得呢?最后再放点折返镜头的样张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