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市场 >> 正文 >> 正文

郭宝昌新书二连发谈人生和梨园人生大角

来源:镜头 时间:2022/8/13
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49431.html

7月10日下午,《大宅门》导演郭宝昌携两本新书《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和《都是大角色》与读者见面,主持人赵保乐、演员陈宝国、宋小川、窦晓璇以及《了不起的游戏》一书的合作者学者陶庆梅等一众友人到场,畅谈郭宝昌八十余载艺术人生。本次活动由首都图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活字文化联合举办。

业内人称“宝爷”的郭宝昌,今年81。宝爷是功力深厚的大导演,执导影视剧三十余部,一部《大宅门》让数代观众追了二十年;宝爷也是作家,《大宅门》剧本就是他以家族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一支妙笔,写出世间沧桑与人生百态;宝爷还痴迷京剧,五岁起听戏,迷了七十多年,也研究了一辈子,年他和李卓群编导的京剧《大宅门》,每次上演,场场爆满。

最近,宝爷把自己积淀多年的经历与学识凝聚到两本新书中。《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可以称为普通读者打开京剧艺术大门的钥匙;《都是大角色》是大宅门里“小人物”的传记,也是宝爷的自传,他用这些各赋异禀的“小人物”串联起自己八十余年曲折人生路上的雪爪鸿泥,继续讲述《大宅门》里的故事。

宝爷:人生的大角儿

尽管已经年过八十,但郭宝昌导演格外精神、健谈,新书分享会让观众们收获满满。看到台上明星级的嘉宾阵容,大家无不感到“赚到了”。对郭宝昌而言,坐在他旁边的,都是他合作多年的朋友。大家称他为有理想、有能耐、有料又有趣儿的“四有老人”,郭导则笑称陈宝国、赵保乐和自己的组合是“吉祥三宝”。

演员陈宝国对郭宝昌导演敬重有加。活动现场,陈宝国和观众分享说,《都是大角色》和《了不起的游戏》两本书的书名是郭宝昌自己取的。在陈宝国看来,这几个字也郭宝昌导演高光的艺术人生的诠释,“宝爷一生爱京剧,好京剧,人生京剧。他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是大角儿,我们圈子里都称他为宝爷,不管你是编剧、导演、演员各个行当,都叫他是爷。凭什么?凭他的人品和艺术。所以我说他是真正人生的大角儿。”

回忆起《大宅门》拍摄的往事,陈宝国说,当年电视剧要按照分镜头脚本拍摄,对导演有很高的艺术要求,和今天电视剧“走着瞧、看着拍”有很大区别。“《大宅门》是40集的剧本,每一场每一页都有场景全、中、近的分镜头脚本,40集的剧本,就是40集成片,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每个演员的表演,每一段戏,每一场戏的时长都精准,讲究。”有嘉宾说,当年的电视剧拒绝注水,不缺斤短两,才是尊重观众的作品。

回忆起当年,郭宝昌说:“我每场戏都有调度图,现在没有人这么做了。有一次我要离开现场两天,陈宝国要求我必须把场面调度图给画出来再走。”郭宝昌说,这是当年他在电影学院学到的工作方法,一直践行。很多人知道郭宝昌创作《大宅门》的故事,这是郭宝昌16岁时就开始动笔的家族题材小说,期间多经磨难,痴心不改,整整用了38年时间才最终创作完成《大宅门》剧本。正因如此,才让《大宅门》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京剧:了不起的游戏

活动现场,另一本新书《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让年轻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京剧是国粹,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如果进一步问:京剧好在哪里?为什么美?相信大部分人都难以简单清晰地给出答案。尤其很多年轻人,更会因为京剧所代表的“传统”,而对其产生“老旧”“过时”的刻板印象。即使是,也很少能向大众讲清楚京剧是怎么回事、它到底好在哪儿。带着这样的困惑和不满,热爱和研究了京剧一辈子的著名导演郭宝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女士共同完成了这部《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

郭宝昌懂戏,熟知梨园掌故逸事,加之酷爱读书,堪称活的京剧百科辞典。多年来,他把京剧艺术总结为“芜杂万象,千奇百怪,流光溢彩,游戏心态”——这“游戏”二字正是郭宝昌数十年思考总结,交给大家用来打开京剧艺术大门的钥匙。

活动现场,京剧名家、京剧《大宅门》杨九红的扮演者窦晓璇也来到现场。她也是这本书的见证人之一。“郭导刚开始酝酿想写这本书时,每写完一章会发给我看,说实话我是比较怕看理论书的,我怕我看不下去,但每看完一章我都特别兴奋,郭导用自己的大白话,用最简单的方式跟现在的年轻人拉近了距离,让他们了解京剧其实是挺好玩儿的。”窦晓璇还担忧:“我们戏曲人现在面对很无奈的一件事情,观众有严重断层。我们问很多年轻人你看过京剧吗?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因为觉得戏曲节奏很慢,咿咿呀呀听不懂。但是很多没有看过戏曲的人到剧场去看会很兴奋,因为京剧和戏曲是现场艺术。感受了以后会觉得看得懂,而且节奏也不慢。有了这本书的引导,我感觉,大家不会觉得戏曲无聊和慢,戏曲离年轻人不远了。”

郭宝昌坦言,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年轻人去看戏。当年创作京剧《大宅门》时,他宣称“把年轻人弄进剧场,让他们发现京剧很好看”。如今,他也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看看这本书,与他多交流。“即便不是热爱京剧,不看京剧的人也应该看看这本书,绝对有收获。”

尽管年逾八旬,但郭宝昌坦言,他还想拍新戏,想写小说,想写新戏,“芭蕾舞《大宅门》想请我导戏。接下来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我都想不过来!”

对话郭宝昌:什么叫文化自信?先把自己的话说明白了

《了不起的游戏》跳出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京剧的传统论述框架,也摆脱了近百年来学界一直套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深植于京剧艺术和中国文化的内部,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丰富的梨园故事和细节、生动直白的口语化讲述,对京剧的观演本质和美学原理进行提炼,同时,通俗易懂的语言,令读者令人耳目一新。这份“易懂”背后,是郭宝昌的格局与功夫。

问:《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中您用了“游戏”二字来讲述京剧,大家会对“游戏”二字感到特别好奇。

郭宝昌:我在这本书里就想把游戏两个字说清楚。“游戏”二字是非常深奥的。我们说游戏不是说玩儿,不是踢毽子,跳猴皮筋,我们说的是游戏人生和人生游戏。

书里我引了大段的《红楼梦》。《红楼梦》是学艺的教科书,只要学艺必须看《红楼梦》。搞科研的,搞理工,也应该看《红楼梦》,这是人的起码修养。我不是红学专家,我从游戏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曹雪芹那么了解着读者需要什么,用那么多办法来调动读者的想象。他把很多的东西看透了,才可能站在一个高的视角腑瞰人生,才能用那么美的东西做一部了不起的《红楼梦》。我在《大宅门》中间,在我写的小说里,大量用了曹雪芹的手法,学他的游戏人生和人生游戏。

京剧从游戏生发出来的,所谓的戏曲程式化的东西不就是游戏嘛。京剧程式涵盖了古代生活形态的全部,只是,它是以游戏手段呈现出的人生之美,以超高视角来俯瞰人生百态——这,就是京剧的游戏规则。人生和生活,也是作为一个人的游戏。真正你玩儿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已经是游戏人生了。当你把人生一切都看透了,把世界一切都看透了,你才能总结出那样的程式来表现生活更高的美。

问:看过这本书的的读者都对书里的大白话印象很深刻。

郭宝昌:这本书基本上是我几十年以来对京剧的的思考,全是大白话,我没有用西方的理论。能成为现在的样子,陶庆梅女士功不可没。我们希望这本书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京剧描述出来,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描述京剧,所以它好看。

问:现在很多所谓学者讲京剧,会引用深奥的学术语言,或者用很多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戏曲。您没有这么做。

郭宝昌:我们中国人需要用中国话。说中国的事,干吗要跟着西方的屁股后面跑?这不是最近十年八年的事,几十年以来我们跟着西方理论后面跑,太要不得了。我们中国人这么无能吗?我问过好多行家,我说你觉得京剧表演你是什么流派?他说我是体验派,我是表现派,我是表现+体验派,说了半天还是西方理论。我们中国人的话语、中国的概念在哪儿呢?没有。我说你为什么不用中国话,老弄西方的概念?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建立自己的语言、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吗?

什么叫民族自信?什么叫文化自信?先把自己的话说明白了再说。中国的艺术那么伟大,京剧那么了不起,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京剧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布莱希特呢,我们京剧体系建成的时候,布莱希特才6岁,我们反而永远用什么“间离”、什么“陌生化效果”来说我们的京剧,真的很耻辱。中国人必须说自己的话,用我们民族的语言来展现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才是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我希望朋友们能够认认真真耐心地看看这本书。即便不是热爱京剧,不看京剧的人也应该看看这本书,绝对有收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知依

编辑/乔颖

[北京头条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