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基层环境工作者傅锦洪用镜头纸笔助臂治污攻

来源:镜头 时间:2022/11/13

南方网讯(记者/黄绮铌通讯员/梁光源)“坚毅刚直,治污就是战场。”在傅锦洪的工作日记本扉页,记录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时刻用来鞭策勉励自己。

傅锦洪是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宣教与科技科的一名军转干部,在武警湛江市消防部队服役期间,其优秀事迹就曾多次见诸报端。转业后,他凭借扎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先后获评省市级媒体的“优秀通讯员”“生态环境系统优秀个人”“广东省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继续在生态环境岗位上发光发热。

同事眼中的暗访侦查兵

年,为落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茂名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并在会前播放环境污染暗访专题片。“接到拍摄制作暗访视频专题片任务时,离开会时间仅有5天,倍感千钧压力。”傅锦洪坦言。

在同事的印象中,傅锦洪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把再难的工作任务交到他手上,都能按时完成。“这也许是跟军人的特质有关,服从并坚决完成任务是天职。”傅锦洪说。

接到任务后,傅锦洪与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各区县、乡镇进行实地暗访排查,寻找污染源。遇到无法到达的排污口,他利用无人机进行暗访排查;遇到疯狂追赶的恶犬,他第一时间完成拍摄取证并“逃离”现场;遇到白天佯装停产整改的违规企业,他就半夜三更再次探访取证……

有次深夜,傅锦洪等人来到高州市金山区某家皮革厂前,发现白天空无一人的厂区此时灯火通明,数名身穿便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作业,大量生产废水从几个滚动的洗皮鼓中排出,流经地下水沟后便不知去向。凭借此前环境执法岗位的历练和书本学来的专业知识,几番侦查下来,他摸清了污水的最终流向,拍摄视频固定了企业偷排的证据。

为按时完成暗访片拍摄、制作任务,哪怕是烈日暴晒、汗湿衣襟,熬夜剪辑、浮肿双眼,他都毫无怨言。终于,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暗访片如期在推进会上播出,起到警醒作用的同时,也给各区(县)快速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执法线索和证据。

“曝光不是坏事,曝光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它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谈及那些被曝光的环境违法问题得到整改,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傅锦洪言语之间总是洋溢着一种自豪感。

在傅锦洪身上,同事们都觉得他有一股总是用不完的劲,总戏称他为宣教“老黄牛”。日常工作外,同事们经常发现他背着摄影装备包,骑着摩托车出现在各地暗访现场,爬高伏低、上山下河,行走在危险边缘捕捉下一个个环境污染镜头。

记者眼中的宣教尖兵

“这个数字准确么?怎么大那么多?要核对清楚!”这天,傅锦洪收到一份当晚要发给当地媒体的新闻稿。电话沟通中,他再次嘱咐同事要核准稿件数据,“自媒体时代,官方渠道出去的稿件,用词造句稍有不慎,万一被外界误用,都可能会酿成一次严重的舆情事件”。

宣传教育工作的另一个日常,就是和媒体记者打交道。在当地媒体记者的眼中,傅锦洪就是他们的业内同行,只因他不仅善于发掘新闻亮点,还能妙手著文章。

“高州市根子村某家烧碳厂因污染问题被周边群众投诉,列入了交办案件,请及时报道宣传。”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茂名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时,傅锦洪被抽调到宣传组,负责新闻报道等工作。

接到局里任务后,傅锦洪第一时间带领宣传组的成员赶赴采访现场时,厂房已被拆除,只留下一堆残墙败瓦。“没能拍到现场拆除的画面很可惜,但既然来了,肯定要写篇有效果的新闻报道。”傅锦洪与同事商量着,并改变了来时的报道思路。现场寻找记录下碳烧痕迹后,他与同事转向当地镇政府、村里采访相关知情人员,深入了解事件原委,挖掘其中新闻亮点……最终一篇题为《茂名捣毁一家烧碳厂还荔乡一片绿水青山》的深度新闻调查稿件发表了出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极大鼓舞了群众对环境治理的信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傅锦洪更是深入环境执法、医疗废物废水处置、饮用水源保护等基层一线进行采访报道。截止至今,已采写了环保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报道9篇,环保身边抗疫故事4篇。

此外,傅锦洪还组织拍摄公众开放宣传片《环境监测》,让公众足不出户在“云”平台参观环境保护监测站,了解水质监测全过程,为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