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介绍 >> 正文 >> 正文

花样年华王家卫用光影服饰与音乐,缔

来源:镜头 时间:2022/10/12

“那些消逝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这是《花样年华》结尾的一处字幕,也是对全片最好的诠释。

这部充斥着20世纪60年代怀旧情怀的影片,一经上映,就成为了包括戛纳、台湾金马、香港金像、法国凯撒等诸多重大电影节奖项的宠儿,并被香港影评界选为年“十大华语片之一”。

而该片导演王家卫,也一改惯用的叙述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寻求到了崭新的突破。

他起初的作品,多执著于刻画香港人的心态,喜欢表现都市浮华下的人情冷漠,和对命运的无从把握。

如《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这般,他常用交错的叙事线条、“碎片式”的故事情节,分裂的人物性格来呈现现代都市人们的漂浮不定、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

但《花样年华》远离了此前作品的浮华喧嚣,并不执著于故事层面的跌宕起伏,而是着墨于复古的情调、氛围和风韵的刻画中,借用光影、服饰和音乐等艺术手法,极力营造出蕴藉的东方韵味。

能够把一段寻常人诟病的婚外情,谱成一曲略带伤感的时代挽歌,可见王家卫深厚的功力。

我们从这部经典影片中,不仅能看出他讲故事的高超手法,还有对含蓄之美——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诠释以及升华。

1.光与影之间的交错,是情感的压抑与迸发

故事开始于年的香港,报社主编周慕云和妻子搬进了一栋有很多上海人居住的大楼里,与他们同时搬进来的,是在贸易公司做秘书的苏丽珍和她的丈夫。

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老公,都常常不在家,而孤独生活着的周慕云和苏丽珍,在有意无意的交往中,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久之久之,便熟络起来。

直到有一天,两人突然发现各自的另一半,竟然成为了一对婚外恋的主角。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得不共同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相互倾诉,彼此疗伤。

这种关系是微妙的,一对暧昧犹豫的男女,纵然各自的伴侣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在那个时代,他们依然保有“发之于情,止乎于礼”的觉悟,为了展现这种克制的情感,王家卫在光线的运用上煞费苦心。

影片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反复穿梭于昏暗阴沉的街灯,和暧昧温暖的室内灯光之间,在具有相反色调的光源间不停交替,烘托出一种伤感压抑又难得抒怀的气氛,也隐含着男女主角被传统伦理束缚住的内心。

暗淡狭小的弄堂中,两个身影擦肩而过,意味深长的一瞥,却要装作毫不在意,纷乱的心境就像窗外总是下不完的雨。

明亮艳丽的旅馆窗帘和苏丽珍的红大衣相得益彰,消失在走廊尽头的曼妙身材,皆因为一句“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而显露出对爱人背叛轮回的恐惧。

在光之下,周慕云和苏丽珍是矜持的,后者拒绝了前者私奔的要求,而前者也没有勇气带着对方远赴他乡,只能在分离后,独自继续着那寂寞无奈的思念。

但影片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王家卫还要展现周慕云和苏丽珍间情感交融的一面,这是与“克制”平行的“迸发”,是爱情的另一种可能,于是王家卫巧妙地运用了“镜子”来拓展空间,隐喻真实世界的倒影。

当周慕云和苏丽珍相约在旅馆中会面的时候,大部分的场面都是境中之像,这段时间是两个人最甜蜜的时光。

我们看到高雅矜持的苏丽珍居然能开怀地大笑;看到低调沉稳的周慕云,第一次将苏丽珍拥入怀中。

在镜子里面,他们有着难得的欢愉时光。然而,镜中之像虽然逼真,但是当你触摸它的时候,也只能是一个冰凉的虚幻,再美好的时光,对于他们来说,终究不过是一场镜中花、水中月的幻觉。

用“光”来反衬沉重的现实,用镜中“影”来禁锢可能的美好,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婚外恋的对与错似乎都不再重要了,那种压抑而又真挚的情感,他们一生都不会忘记。

曾经在镜子中如此靠近的两人,最终告别了昏暗的灯光,而在阳光下各自生活,但他们始终忠于婚姻,忠于爱情,没有亵渎自己的初心。

2.用服饰与音乐,诠释年代质感与爱的感伤

任何对经典作品解析,都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花样年华》也是如此。

如果说,王家卫是通过光与影的交错,来塑造保有旧时爱情观的人们,在婚里隐忍、在婚外克制的悲情。

那么,影片里的服饰和音乐,则是给这种情感套上浓厚的时代外衣,让整部作品变得厚重而富有质感,有种耐人寻味的宿命感。

旗袍,是电影里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花样年华》中,由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前后一共换了23件旗袍。

其实在60年代,身上的衣饰除了旗袍之外,固然还有很多选择,不过作为一个已婚的职业女性,穿着既要光鲜亮眼,又要得体大方,旗袍似乎是恰如其分的首选。

它能够体现出女性贤淑、含蓄、大方,同时,统一采用高领、圆襟、十字袖、过膝的设计,也让身体的活动受到限制,拘谨而不得不墨守成规。

纵然丈夫出轨,苏丽珍依然活得很精致,连买云吞面都精心打扮一番,她用变换的旗袍来掩饰内心的寂寞,当作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华丽端庄的外表下,内心的纠结和苦闷,却没有出路。

于是,我们看到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从头到尾被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裹着,隐藏在美丽背后的她,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她换得掉光鲜亮丽的外衣,却换不掉在婚里婚外摇摆不定的内心。

香港著名影评人洛枫认为,在这部影片中旗袍不单是怀旧的符号,同时也是苏丽珍自我保护的一种无形的身体语言。

导演王家卫在处理演员的演技时,并没有设计大量的道具、动作或者台词,而是把服饰、身体、环境等很好地与角色进行配合,让角色用身体诠释内心,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间,紧绷的衣服,更衬出那个年代对于婚外情感的强烈克制。

衣饰会说话,音乐也同样可以,“王家卫式”的电影风格,自然少不了哀婉、幽怨、迷离、感伤的配乐氛围。

在《花样年华》中,他分别运用了日本音乐、西班牙爵士乐、中国电影插曲等等风格多样的背景音乐来表达情绪、刻画心理和渲染气氛。

影片的主题音乐是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创作的《Yumeji’sTheme》,这首音乐,

在苏丽珍和周慕云相遇而错过的窄小楼梯间、在他们逃避彼此内心的真实情感时、在他们意外邂逅的眼神交流中,反反复复的响起过7次。

音符低吟,两个相爱的人擦肩而过,抑郁凝滞的曲调将两人对爱情渴望、惧怕而又无奈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着万般不舍、却又有着不肯回头的决绝。

富有爵士风格的拉丁歌曲《Quizas,Quizas,Quizas》在影片中出现了5次,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浪漫、感伤的气氛,同时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哀怨矛盾的心态。

美妙的旋律、沙哑磁性的男中音配上忧伤的歌词,浓浓的怅惘情绪烟雾一般氤氲开来,使人沉醉其中。

而更加复古风格的,是由周旋所唱、有着20世纪老上海独特韵味的电影插曲《花样年华》,它正好在男女主角分坐在墙的两侧时响起。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

歌词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人的微妙情感,但再饱含爱意的词也无法打破他们中间隔着的这道墙,他们听到一样的声音,却注定活在两个世界。

在这部电影中,衣饰仿佛是一道门,门内和门外的世界有着各自的无奈和感伤,导演引领观众找到这扇门,却不轻易把它推开。

而音乐,就是一把动人心魄的情感钥匙,能够打开这道门,让人物、故事和感情线条串联起来,更加的丰满而富有张力,把那个年代的特质彰显无遗。

通过身上的色彩和耳中的旋律而定格成的一幅幅画面,就这样深深地楔进观众的脑海里。

3.追求极致的含蓄之美,才能展现如清泉般的花样年华

《时代》周刊中,曾对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有过这样的评价:

“影片中没有一幕真正的性的场景表现,也没有一次真正的高潮。但王家卫创造了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把它尽量的拉伸,并戛然而止。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花样年华》没有执着于对婚外恋的深讨,反而是追求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之美。

这种追求并没有浮于表面,整部影片的思想内涵依旧丰盈。

导演恰恰是通过表现这种“月满则盈、水满则溢”的缺憾美,才让人们体验到真的爱情没有对错,曾经有过,便是美好。

这些富有含蓄性的细腻笔法,就是影片中最值得回味的点睛之笔:

首先,《花样年华》的含蓄性体现在它的人物设置上: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给男女主角的配偶正面镜头,这成为了观众观看过程中的一大悬念,给本来平淡、简洁的故事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简单的婚外情框架中跳了出来,而专心瞩目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并由之体会到那个年代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生境遇的复杂。

其次,《花样年华》的含蓄流淌在语言、文字之间: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

影片中有两句经典台词,周慕云自言自语道:“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苏丽珍也有自语:“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看似几乎完全一样的台词,在不同的场景下,表达的意味却完全不同,前者是期待中又夹杂着些许的无助,后者是不舍中又带有一丝挽留,

言语简单雷同,意味却在言外,极富于暗示性,男女主角那种复杂的内心感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者,就是影片镜头的考究,每一帧都精美:摇曳的旗袍,昏黄的灯光,梳得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片,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哀婉却唯美。

特写镜头里,丝丝小雨打湿了男主笔挺的西装,他躲在柔和的光线和残破的屋檐下抽着烟,整个画面色调昏暗,但又鲜明层次,他融不进这月色,也没有勇气走进雨里,只能等待最后的分离,就像是跟自己的过去道别。

王家卫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平移镜头,不间断的画面展现,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徐徐展开,除了有几枝疏梅、斜石或墨荷之外,留下大片的空白供观者想象和补充。

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的爱不可谓不真、情不可谓不浓,但在无论是人设、语言还是同框的画面,所表达出来的永远都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含蓄意味。

当周慕云为躲避日益炽热、无法自控的感情而去了新加坡之后,苏丽珍情不自禁地给他打过一次电话。

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抱着电话热泪盈眶,但她却在电话的这头只字未提,此时无声的处理,胜过了滔滔的倾诉。

这才是他们的爱,灼热在内,清冷在外。

两人的肌肤之亲仅限于拥抱和拉手,连亲吻都没有。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一直坚守“跟出轨的另一半不一样”的纯洁爱情,一份目的不在于情欲的宣泄,而在于相互慰藉的真挚情感。

他们的花样年华,如幽林清泉,时断时续,经年流淌,却又永不停歇。

4.结语:

王家卫用独特的光影艺术、服饰与音乐的侧面烘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笔法,勾勒出《花样年华》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样凄美。

人生和爱情的命题便是如此,它充满了无以言说的感性美丽。我们无法解释美丽的由来,也没有人能说清,哪里来的这么多波折险阻,使得人间所有的美好事物都那么的难以拥有和长久。

影片的结尾,周慕云想起了自己曾听过一个隐藏秘密的传说,于是他跑到一片残破的庙宇前,在墙壁上抠开一个洞,默默地向里面倾诉心事,最后用泥水封住。

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也许,就算他自己,也不想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人最大的烦恼莫过于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周慕云也想忘掉,可惜他无法做到这般洒脱。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带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在某个寂寞的瞬间,想起那曾经的花样年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