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前,李子柒诗意优雅、鲜衣怒马的写意生活让人流连;因为种种原因停更五个月之后,网络上横空出世了一个“张同学”。
从10月4日更新第一条起到现在,两个月涨粉近千万,单条播放量甚至直接过两亿。
连人民网评也呼吁出现更多的张同学,用专业的技术,去记录真实的生活,去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
这位“张同学”有何魔力呢?
翻看他的视频,初始我真的没有太大的感受,甚至有点儿不喜,觉得粗糙、邋遢,但没想到的是,看了一条之后,我竟然慢慢被吸引,连看了十几条。
没有唯美的风景,每个视频也几乎都离不开乡土气息极浓的:粉色的碎花窗帘、手动添加柴火的灶台、家门口搭建的大棚、离家不远的菜地……
很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赶集、做饭、磨豆腐、喂鸡、喂狗……
没有炫酷的特技,一首年发行的德国歌曲,循环往复地做BGM。
但就是这样简单,即使各地张同学纷纷涌现,甚至用了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创意,却只能望其项背。
这样的结果,作为有2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我不禁想到了学生的作文。
同样的素材,有的孩子能够拿到高分,甚至满分,有的孩子却只能拿到基础分;高手能化普通为神奇,普通人即使看到高分素材,也仅仅“若有所思”,最后拾人牙慧。
而当我仔细审视“张同学”的这些作品,发现,其中正蕴含着高分作文写作的4个秘诀:
1多角度观察怎样才能把一件事记叙得更具体?让一个画面更具观赏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不同的视角,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张同学这一点儿就做得特别好。
仰视、近看,一个睡完午觉看钟表的动作让他演绎得惟妙惟肖,也让人看到了他一觉睡到下午两点的震惊;
远看、俯视,一个捡鸡蛋的场景让人仿佛隔着屏幕看到了新鲜。
试着从不同角度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作文更真实,表现力会更强。
2特写和近镜头张同学的视频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运用特写和近镜头。
例如在《青山高歌》这个视频中,在砍柴回来之后,张同学拿起葫芦瓢舀水的动作,大口吞咽时的“咕咚”声,喝完后发出的长长叹息,将剩下的水泼在屋外的动作,每个都历历在目,如同亲历。
通过近镜头让每个动作更清晰,通过特写让细节分毫毕现,看似简单的一个操作却让观众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似乎自己也在做同一件事。
而我们写作文,为什么很多时候觉得特别假,原因也在与此。
缺乏有强有力的细节支撑,人物显得刻意,如同提线木偶,如能这样用特写和近镜头,让笔下人物“活”起来,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例如,我们很熟悉的名篇《背影》,正是因为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攀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特写,才让父亲的形象更感人,成为经典。
3代入感虽然是“张同学”一个人的农村生活,但观看视频时我却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
就拿去抽屉拿手套的这个场景来说,拉开抽屉、,手套逐步逼近眼前,好像我一伸手也能够到一样。
再如他铲起灶膛下的草木灰扔到地里,我甚至有隔着屏幕要被灰尘溅到的感觉;他把钥匙放在窗台上的呼啦声,让我仿佛看到了溅起的那一点点儿尘土……
仔细分析,我发现是这些画面竟然带有情绪,因此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从观看者变成了亲历者。
不只是画面,其实文字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就如作家丁立梅笔下的一段文字:“他解开蛇皮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青菜绿得饱满,萝卜大而白胖。我抓了一个萝卜,在水龙头下洗了洗,张嘴就咬。”
试着让文字带有感情,用动情的文字描述,读者就能感受到你的生活热情。
4侧面衬托只有主角的表演,难免会有摆拍的嫌疑。
所以,在李子柒的视频中,我们经常看到奶奶、助理的身影,邻居和亲戚也偶有上镜,视频更真实的同时,也让主角形象更丰满。
张同学的视频中,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如《青山高歌》中邻居大娘说的:“真是个好孩子,这孩子说出息真快!”
《农村大集》中卖面鱼大娘的“哎,老看到你拍段子,你拍得太好了。”
朴实的话,让人忍俊不禁。
这也告诉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能只让主角表演,配角的适当出镜,更具可看性,对人物也能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
张同学的成功并非偶然,就如他看似粗糙的细节,普通的情节背后,其实隐藏着拍摄者的用心筹谋和高超记忆。
一个博主在分析了张同学的全部视频后,发现,他几乎是个“镜头狂魔”。
7分多钟的视频,每条都有将近个,甚至更多的分镜头,平均2秒多转换一个镜头。
其实李子柒不也如此吗?在她的电脑里存着几万个文件夹,为了一个镜头,她可以反反复复多次,更不用说她手上那数不清的伤疤。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想一鸣惊人就要有默默耕耘的毅力。
每一篇看似信手拈来的高分作文,其实都隐藏着作者的精巧构思和优秀的作文技巧。
想要考出高分,就要做善于搜集素材的有心人,虚心吸取好的方法,同时做一个勤奋练笔者。
愿我们都有承受困难的勇气,成就破茧成蝶的惊喜。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我们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千万不要忽略错题,错题才是你做题的最好的馈赠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背更多单词,按照词频来背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