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集历史、悬疑、谍战、复仇、爱情等元素为一体的文艺片。追求完美主义的程耳既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又是同名小说的作者,耗时三年他以一种实验主义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了上海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抗战胜利期间波诡云谲的时代史诗。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的演员阵容亦是无比强大,葛优、章子怡、袁泉、倪大红、闫妮、浅野忠信等均贡献了可圈可点的演技。年5月26日,该片获得了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但在年末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时,影片票房并不是太理想,很多观众都反馈观影时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我认为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程耳给大家沏一壶珍藏了三年的酽茶,若只是为了解渴观众一饮而尽必然会觉得有些生涩,但若静心细品则会体味到其中的甘醇。
接下来我们就从语言特色、叙事艺术、镜头艺术以及宿命主题四个方面来品味《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厚重与凄美。
一、语言特色:沪语对白展现老上海的历史性与年代感
《罗曼蒂克消亡史》之所以涌动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首先得益于影片是依照上海滩真实存在的黑帮历史建构的。虽然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很模糊,但我们总能隐约感应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原型。陆先生是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的原型、王先生是黄金荣的原型、小六身上有京剧名伶露兰春的影子、吴小姐则是上海著名影星胡蝶的原型、王妈的角色则参考了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
其次《罗曼蒂克消亡史》另一重历史感则是通过影片中大量运的沪语对白来传达的。对于这样的设计和安排,导演程耳曾说“最为一个年代戏,我想迅速找到一个办法能够快速将观众带入这一语境,而语言是最强势的一种方法。”
语言或者说台词表达是深入观众内心的利器,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和代入感,仿佛有回溯历史的力量。沪语对白确实给影片意蕴增色不少,因为上海话有一种独特的律动,吴侬软语可以潜移默化地使观众置身其中而又身临其境。
他终年质地考究的长衫,说着地道的上海话,跟沪上时髦的中产者一样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经年累月,再看不出日本人的样子。
虽然演员基本都说上海话,但不同的人说上海话的语气又不尽相同,每一种语气中都潜藏着各自的人物性格特征。如:王妈的泼辣、小六的风骚、吴小姐的我见犹怜、渡部的讳莫如深……
二、叙事艺术:错乱的叙事时间打破线性叙事的惯性思维
这部电影让人观众觉得晦涩难懂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导演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选择了拼接式的非线性叙事。这样的叙事方法就需要观众自行去梳理、分析和重构故事线,而不是简单地随着镜头推移和故事叙述去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故事主要沿着以下四个片段展开:
第一段故事的核心人物是陆先生,故事主线围绕陆先生处理工人罢工事件、和日方进行商业谈判展开,从侧面交代了陆先生在上海滩极高的社会地位。这段故事以王妈被暗杀、日本人刺杀陆先生失败的血腥场面告终,但也在渡部身上设置了悬念。
第二段故事一开始导演就用切换镜头和字幕表达的方式告诉观众故事要回溯到三年前的上海了。这段故事以小六为核心人物,王先生为了小六刚刚离婚,小六却屡屡出轨于舞蹈教师、男导演等各路男人,陆先生奉老板之命出面解决,最终小六被渡部送走。
也就是在这里,镜头从第一段故事瞄准时代大背景的镜头推向了以饭桌为核心的家庭视角,其实这也是一种倒序的表达从头开始交代故事的起因。同时这也暗藏了陆先生对小六的情愫,而且通过渡部胁迫奸污小六也逐渐揭开日本人渡部作为陆家妹夫伪装的面纱。
第三段故事的开场是一出非常值得推敲的默剧,核心人物是袁泉饰演的上海著名影星吴小姐,故事围绕吴小姐丈夫出轨且被捕,王妈从中帮戴笠向吴小姐做媒展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期,故事地点从上海转移到了香港,陆先生也就此让车夫除了二哥。
第四段故事时间和地点转为年8月日本投降后的重庆。主线是陆先生对渡部的诘问和复仇,也代表着中国同胞对日军侵略者的审判。同时也在最后一段故事中交代了第二段故事结尾埋下的疑窦,即渡部把小六囚禁在了餐厅秘阁使之沦为性奴,直至日军投降后陆先生找到了小六并让她亲手杀死了渡部。
四个故事相互穿插而又水乳交融,这样的剪接艺术也昭示着宿命的主题。很多人物的命运走向已经在第一段故事里给了答案,无论后续怎样展示,最终都要回归到最初的结局。
三、镜头美学:俯拍视角、暴力美学和对称构图的沉郁表达
①俯拍视角隐喻上帝之眼
大家如若认真观看就很容易发现,影片中有很多极其立体的俯拍镜头。导演刻意选择俯拍实际上就是预示着:我们在以上帝般全知全能的视角回顾曾经上海滩所发生过的一切,这也跟《罗曼蒂克消亡史》这种史诗性命题极度契合。
例如:每一次拍摄上海这座城市的整体景观,导演都会选择俯拍视角。这就是想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我都知道。还有日本人刺杀陆先生失败后的镜头也是俯拍,言外之意刺杀的结果已经是意料之中。
②暴力美学加剧情节冲突
影片将昆汀式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暴力镜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隐晦的情感传递。
第一重暴力镜头出现在杜江饰演的小跟班砍死赵宝刚饰演的北方客的画面中,手起刀落迅猛而夸张。
第二重暴力镜头则将血腥推向极致,先是陆先生的跟班们被乱枪射死,接着渡部日本餐厅被血洗,鲜血横流尸横遍野,最后陆先生的家人全被日本人屠杀。但这部分暴力镜头却是超现实的舒缓,尤其陆先生妹妹的死亡时的画面仿佛直贴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共情感。
第三重暴力镜头是小五被二哥手下乱枪射死的动镜头,以及杜江饰演的车夫用枪将二哥爆头的炸裂场面。
第四重暴力镜头出现在车夫因渡部拒不认罪而枪毙渡部的大儿子的场面,这里小六在一旁捂住渡部小儿子的动作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最后小六亲手将渡部杀死给过去的仇恨画上了句号。
③对称构图营造视觉中心
我们感觉到最为舒适的构图就是对称构图,因为对称构图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平衡感,画面重心的稳定感,而且在处理人物矛盾冲突和画面冲突营造上还能起到对立作用。将矛盾双方置于画面最中心,还能够加强矛盾冲突。例如:渡部和小六在车上的场景,既暧昧又危机四伏。
四、宿命主题:一切美好的事物终究逃不过凋亡的命运
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都是曾经的美好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有怀恋与祭奠。就像陆先生重回上海故居的那份苍凉一样,万紫千红开遍竟是这般断壁残垣。同时电影也在反复强调命运这个主题,就是我们所说的任何人都逃不过命运的悲剧色彩。
渡部说:“要将真话,不要讲假话否则会一语成谶”。但渡部一直在说谎、一直在伪装最后必然走向死亡。小六在打趣导演时曾说:“可能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我到最后可能没死,历经千辛万苦我可能活了下来”。没错,小六确实既没自杀也没他杀而是在遭受万千磨难后活了下了。这些其实都是导演在台词上对角色命运走向的指引。
最后:导演程耳曾借助吴小姐之口说:“这部电影导演没打算让人看懂,他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相信会有很多观众能看得进去也看得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