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啊,手机的照相功能一直都是各大厂商用来宣传自己产品的最大卖点。
从苹果到三星,再从三星到华为,照相水准越高的手机,往往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排名越靠前,卖的也就越好。
不夸张的说,照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手机的上限。
那这几年手机的拍照效果差别真的是天翻地覆吗?实际上也不见得。。
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差评君先给大家做个双盲对照实验。这里有四台手机拍的样片,其中两台手机是今年的拍照王牌,两台是5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旗舰拍照手机。
拍摄的样片都是以手机的最高像素模式拍摄的,手机直出,没有做后期,差友们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在下面的综合表现中投个票。
首先是在室内的样张表现。
一号选手
二号选手
三号选手
四号选手
再来是微距的表现。
一号参赛选手
二号参赛选手
三号参赛选手
四号参赛选手
10倍长焦端的表现。
一号参赛选手
二号参赛选手
三号参赛选手
四号参赛选手
户外夜景的表现。
一号参赛选手
二号参赛选手
三号参赛选手
四号参赛选手
选好了吗?挑出你认为综合照相最好的手机!
差评君不负责任的先瞎猜一下,估计大部分差友们的投票都会集中在两款今年的新手机上,即便有偏差,票数也会拉的比较开。
准备好了吗?现在揭晓答案!
3
2
1
一号手机:诺基亚(年发布,最早的万像素手机,1/1.2震撼我妈的无敌大底);
二号手机:华为Mate30(年DxO排名第一,徕卡标加持,无可争议的年度最佳);
三号手机:三星KZoom(年发布,真材实料的十倍光学变焦,可伸缩的手机相机镜头);
四号手机:小米CC9Pro(年DxO排名第二,第一款1亿像素的手机)。
是不是和你想的差不多,又不完全一样?虽说在票数上可能没悬念,但这两台老手机在某个单一方面还是出色的。
长焦部分的表现三星KZoom的可伸缩物理镜头显然是开了八倍镜的挂,真实的光学变焦就和望远镜一样清晰,正式宣告在座的长焦都是垃圾。
诺基亚得益于万的像素和接近1英寸的大底,保证了足够的细节和进光量,最低50的ISO(感光度越低画面噪点越少)和可调的ND滤镜更不像是在手机上会出现的选项。
除去摄像头个数、新的变焦模式、四合一像素等新技术之外,这样的硬件参数就算放现在看也可以用“残暴”两个字形容。
然而三星和诺基亚也为这样一个照相的组件付出了代价,牺牲了手机的外形和设计不说,在产品定位上也只能局限于“专业照相手机”,在手机的其他方面显得平平无奇甚至有致命的短板。(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实在太卡了)
就算是这样,差评君也觉得手机创意的百花齐放,比一成不变要有意思多了。
总之在这之后,手机厂商们普遍认识到,不把软件和算法提升上去,再强的硬件也没法提升照相体验和成像效果。
不得不说,这件事情上苹果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早在iPhone4S的时候,苹果用的就是万像素的摄像头,直到iPhone6S才把摄像头像素提升到万,今年最新的iPhonePro也没有超过这个参数。
靠着优异的HDR算法,iPhone在拍摄照片时会提前预排几张,通过合成的方式自动调整画面中的明暗关系,让它尽量的靠近人眼看出去的效果,极为自然。
相应的,华为为首的安卓手机在算法更为精准,依靠着AI大数据支撑,能让图片的色彩更讨好人类观感上的偏向,天更蓝、水更清,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光大片,都不用手动加滤镜。
而随着算法的优化和提升,厂商之间用的技术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实在没花样了,就开始狠狠增加摄像头的个数。。。
两个、三个、四个,越来越多不同焦端的摄像头占据了手机的后背,返璞归真,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美其名曰三摄、四摄,归根到底,还是算法上的创新越来越难做了。加个镜头就能再卖一遍去年的老技术,排列组合更多了,厂家消费者都开心,何乐而不为?
做的更极致一点,国内厂商永诺索性在手机上挖了个佳能EF卡口,直接能拧上更专业的单反镜头。
还别说,手机单反二合一,重量都少了一半呢!!
平心而论,未来手机的发展势必会越来越均衡、越来越“水桶机”,照相作为手机的一个功能,承担的不应该是怎么攒卖点,怎么标定上限,当初把摄像头嵌到手机上的原因,难道不是更便捷的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吗?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开了上帝视角来看那两款略微有些“奇葩”的诺基亚和三星KZoom,那它们无疑是失败的:过于笨重,对焦过慢,防抖不可靠,而且商业上也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但,如果没有这份后知后觉,置身于那个年代去看那些手机厂商们,其实你会有一些佩服。。。他们只是单纯地想要解决拍照时的各种问题,为此不惜做出一些非常大胆的模型出来。
要是放现在你想做手机,然后拿着这个方案找供应商,人家怕是觉得你的脑子瓦特了。
但这种类型的“脑子一热”或者是“玩票”,不就正是工程师的浪漫,也是科技爱好者的浪漫吗?
“活生生把科技产品变成消耗品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