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胶卷迷俱乐部ID:jiaojuanmi」
照片即历史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为我的偶像毛晓彤拍一套照片,感谢各位新朋友的加入,更感谢各位老朋友多年的支持
BRONICARF
勃朗尼卡公司的最后一台相机是年出品的RF,当时BRONICA已经被腾龙公司收购了,所以这台相机其实是腾龙公司推出的,是最后一款挂有BRONCIA商标的相机。
在21世纪末,BRONICA是唯一没有推出自动对焦的主流日本厂家,富士,宾得,玛米亚都拿出了自己的自动对焦方案,RF依然是手动对焦相机。RF推出时,中国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胶卷迷,也有不少人已经富起来了,因此这款相机在当时的国内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BRONICA在这台相机推出之前没有造过旁轴相机,他们从发家开始做的就是哈苏那种模块化的单反,从D到S,到后来的ETR,SQ,GS,都是这种机器。在年,BRONICA曾经在PHOROKINA上推出过他们的VX-1和VX-2的旁轴试作相机,想进军领域,很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后没有被实现。80年代BRONICA已经遇到了比较大的经营危机,其实从年开始BRONICA就没有再推出过新品一直到被腾龙收购。
下图就是当年的VX试作相机。从外观来看很像50年代旁轴相机的样子。
纵观战后的相机发展,只有富士是旁轴大户,什么画幅都能搞成旁轴,出了一大堆旁轴,只有早期的6X9相机被设计成可以更换镜头的形式,而更多的则是不能换镜头的固定相机。
和富士比起来,玛米亚的6和7显得非常特别,特别是玛米亚7,堪称和宾得67媲美的经典6X7相机,将电子化,可更换镜头两者联合起来。
虽然MAMIYA制造了6X6和6X7的旁轴相机,但他们并没有制造的旁轴,可能是因为旁轴在拍摄时的特殊性。
是常见里唯一一种以6cm端为长,以胶卷段为宽的画幅,旁轴相机只能竖过来装卷,这意味着旁轴如果使用画幅,在正常手持时画面是竖过来的,而不是横过来的,在一般的摄影中,我们并不会太多用到竖拍,或者说我们更习惯横向拍摄,除了在拍摄一些人像时。
所以旁轴并不多,因为强迫竖拍不符合许多人的拍摄习惯,最初的富士旁轴只是为了开拓市场的入门级别产品,而富士也始终没有在相机上进行太专业的开发,90年代富士自动旁轴更多是方便使用,虽然打着PROFESSIONAL,本质并不专业。你的确可以看到一些专业的人在用,但富士无法替代模块化单反独立进行商业摄影创作。
因此,BRONICARF可以说是钻了2个空,是空挡中的产物,一方面,它使用了MAMIYA没有的画幅,另一方面,它采用了富士没有实现的更换镜头。
所以RF是独一无二的。
RF在年的PHOTOKINA上展出,当时已经开始向数码相机转型了,相机的发展方向是全自动化和数码后背,但这台手动相机依然是当年最为热门的相机之一。
BRONICA的RF并没能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但实现了P档和A档的多功能自动曝光,镜头和机身的同步也完全电子化,没有任何机械部分,完全通过电提供动力,而不再像ETR那样电子控制,机械动力,总体来说,自动化大大提升。
系统使用镜间快门,速度由机身控制,动力则完全是电动提供的。在取下镜头后,遮光板会自动关上防止胶卷漏光。但也因为可更换镜间快门系统,RF没办法实现TTL测光,测光拥有独立的模块。
也因为是镜间快门所以在闪光灯使用时没有什么限制。
这款相机实际上和BRONICA传统无关,是一台腾龙开发的新相机,腾龙也没有准备把这个机器当一个大系统来做,似乎是参考了MAMIYA的思路打造一个封闭系统,推出4枚镜头,标头是65mm/4,比标头75mm的角度要稍微大一点,一枚长焦镜头是mm/4.5,一枚mm/4.5,还有一枚广角头45mm/4,使用这枚镜头需要外接取景器,角度大致相当于里的28mm焦距。
因为旁轴相机必须考虑镜头体积,同时还要考虑镜头受机身控制的情况,因此RF的所有镜头的光圈都不大,一般单反标头的光圈都是2.8。
取景器内部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值等等。
衡量旁轴相机的重要指标是取景器和黄斑是否足够明亮,BRONICARF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取景器非常亮,黄斑面积也比较大。
BRONICA的四枚镜头都是小光圈镜头,而且镜头指标也不是相机上常用的,这应该是充分考虑到旁轴相机的特性,信息如下:
RF是一台操作感和使用感都非常强的相机,如果能够适应竖拍的话其实非常好用。尽管它的系统镜头光圈都不大,但在大光圈情况下表现也相当出色。相比之下,富士系列旁轴在最大光圈下表现不能让人满意,只有光线比较充足时才更好一些。
而且就实际操作而言,RF的手动对焦效率也远远超过富士的自动对焦,它比富士要更加实用,更加好用。不过它也的确比富士要更贵。
到了年,已经很难在二手市场上看到RF了,毕竟当年产量也不大,如果能买到价格也比较昂贵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