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优势 >> 正文 >> 正文

都是标头,蔡司Otus凭啥敢卖天价

来源:镜头 时间:2024/6/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119/6010178.html

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一定有阴谋,一定是玄学!的确,单单从基本参数来看,55mmF1.4还是手动头你告诉我至少要才能买到,鬼子又进村了么这是!?而且全世界媒体都说它好,一定是收了它的钱才当托,我才不会上当呢。玩笑归玩笑,其实从标头的结构设计来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首先,为什么大多数标头可以做到轻便又有大光圈,主要原因就在于单反相机法兰距大多在40多mm,与标头焦距接近,所以从镜头结构上来看可以以主点为光圈位,前后对称安插镜片组来校正像差,而这正是大名鼎鼎的双高斯结构,但仅仅靠双高斯还是难以把镜头光圈直径做大,这时候就需要添加凸透镜,将光圈直径变大后离散的光线重新聚合起来,于是就诞生了更名震天下的Planar结构,基础的Planar就是2片凸透镜+2组凹凸组合镜对称组成,当然现在的标头绝大多数已经采用复合结构,不可能再这样简单,但几乎你所知道的大多经典大光圈标头结构都是由Planar衍变而来,也正因这个结构已经足足有多年历史(诞生于年,双高斯今年更是迎来周年诞辰,这也是小胖今天之所以想要聊这个话题的灵感起源),所以大多基于此结构的镜头研发难度相对没有那么高,所以价格更合理,能自动对焦的最大光圈标头:佳能EF50mmF1.2国行也就元而已。

那么,为什么蔡司Otus55mmF1.4要卖那么贵呢?这个话题其实更应该说是在讨论:蔡司是采用了什么黑科技,还是引入了什么新技术呢?还得回到传统标头的结构缺陷上来,之前提到了标头的主点位于光圈附近,这也就意味着它处于镜片组之间,前后都有大量折射光线,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球差,而且最麻烦的是还没有办法校正,这也是传统标头在大光圈下成像锐度表现不佳的最大原因,显然,蔡司心想Planar、Tessar、Sonnar、Biogon等等镜头结构都是LZ旗下设计师设计的,虽然到今天我司已不复当年之勇,但搞点事情还是没问题的。于是,Otus55mmF1.4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标头设计思路——先在前组加入凹透镜发散像场,然后再紧接着使用在mm等高品质中焦镜头上大放光彩的Sonar结构来收缩像场(其实Sonnar也有50mm镜头,但因为后镜组太靠近焦平面,所以只能做在旁轴相机上),熟悉镜头结构的朋友应该看出来了,这不就是Distagon的设计思路么?没错,所以Otus55mmF1.4的镜头前才会标注为“ApoDistagon”,而普通的蔡司50mmF1.4则是标注为“Planar”。这样一来,主点回到镜组里,可调校大大增强,敢把原本做在35mm以内的镜头结构复刻到55mm标头上来,蔡司的确可以说是十分大胆了。

那么,采用这个结构的镜头价格一定就很牛X么?那不一定,除了蔡司自家相对主流的Milvus猎鹰系列也采用了Distagon结构,售价就来到了元左右,更了得的是适马50mmF1.4ART也采用了类似的反望远结构,价格再砍一半,只要而已!与Otus的价差体现在哪呢?当然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用料啦,Otus55多达5片消除色散镜片和1片非球面,Milvus50则是4片消色差+1片非球面,而适马50ART削减到3片低色散+1片非球面,看起来似乎数量上也不算太大差距,但就加工精度来说,Otus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得到的解结果就是F1.4全开锐度就可匹敌Planar结构标头F2.8,色散抑制能力碾压当下几乎所有全画幅镜头,单凭这两项的进步就可以让Planar结构大光圈“柔焦紫边王”们挖地三尺了。当然你还要说它有大量信仰充值我也不反对,毕竟这种天下唯一的东西厂商想怎么标价就怎么标价,总还是有人会为其买单。

而大家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