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长沙藏着一些让人感动的细节:
38℃高温下,医护人员脱下的防护服可以倒出汗水;长沙市民龚杰和小伙伴为医护人员送降温的冷饮、西瓜;还有更多的人,在自己日常工作岗位上,一边抗疫一边生产……
疫情当头,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表现出的自觉、担当、大情怀。
正是最普通的人们、最寻常的细节,共同打下了这座城市文明的底色。
01镜头下的长沙网友
摇铃铛,用镜头记录下了疫情中的长沙。她所在的小区重新开始登记、测体温、戴口罩、看健康码,外卖存放在保安室。
她去了以往长沙城最热闹的地方。比如,黄兴路步行街——
她感慨,“瞬间觉得心酸,也忍不住会觉得贴心。”
生活在网红城市,长沙人爱玩、好玩,但在抗疫这件大事面前,长沙人“晓得轻重”。
差不多的邹先生在地铁里拍下了“来自长沙人民的自觉心,一人一个角”。被列为首批中风险地区的天心区赤岭路街道乾城嘉园,连夜对市民启动核酸检测。
爱可的小薇魏镜头下拍下了4名医护人员,在停车场外面累到席地而坐。这些看似普通而随意的镜头,传递出一个群体的奉献、一座城市的温情。
02日记里的长沙网友“小段”是一名学生,在长沙打暑假工,租房生活。他有个习惯——写日记。
日记里,他会记录生活中每一笔小小的开支,地铁3.6元,打印2元,公交2元,上班喝水2元,每一餐饭不超过15元。他也会记下每一笔小小的收入,外卖好评3元,外卖红包1元。偶尔会出现大的开支,租房元,绝味鸭脖15.7元,后面备注“犹豫了好久”。
有一天晚上被朋友叫出去玩,晚餐花了83元,他写“虽然钱不多,但是对于现在欠花呗的我来说挺多的,我觉得我应该学会拒绝”。
疫情前,他和许多普通的年轻人一样,搬家、追剧、为东京奥运会上的21岁小将杨倩赞叹“真的是太棒了”,为喜欢的歌星庆祝出道周年快乐,会感慨“秃如其来”的危机,会为第一天上班欢喜雀跃。
疫情发生以来,他的日记中每天都在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7月31日
“这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我真的希望疫情能够快速好转,快快消失。”
从日记可以看出,他和大多数打暑假工的学生一样,过得不宽裕。但他没有抱怨时运不济,没有满腹牢骚,而始终存着简单的希望——“快乐地工作”。他来到长沙,也许正是被城市的快乐与活力感染。同时,他所存的希望又不仅是个人的,字里行间都是作为一个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8月1日
“新的一个月,疫情赶快过去,让我们活力长沙持续绽放。湖南加油!长沙加油!”
长沙的文明底色是什么?是平日里的快乐,也是特殊时期的包容与希望。
构筑这一底色的,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有人自觉宅家不添乱,有人主动分担医护人员的辛苦,还有像“小段”这样的人,积极努力地生活与工作,保持乐观和希望。
他们眼中不只看到了自己,不只关心自己,更是把别人也放在了心上。
03长沙人的默契有评论发问:“该嗨时可以嗨出天际,该担当时也可以硬如钢铁,谁能一眼看透长沙的文化底色?”
一座城,有她独特的精神气质,凝聚人心。生活在其中的人,会自然共情其中、融入其中。
长沙人在大事面前,展现出的群体性风尚和担当,让人感动、泪下。
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病逝时的场景,许多人记忆犹新。
为什么长沙总能带给人们感动?因为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有着对大情怀的共同追求。
这种共同追求,凝聚了数千年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凝聚了“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凝聚了千年古城的历史厚重,凝聚了风尚之城的现代文明。
疫情期间,所有人自发承担着属于自己的责任。这种关于责任的默契,不只是长沙人有,只要到了这座城市,不用言说也能明白。
这种关于责任的默契,也体现在坚守岗位一边抗疫一边工作的每个普通人。
这种关于责任的默契,正是这个城市生生不息、拔节而长的底气!
撰文柴归主编
王欢审核
吴喆更
多
新
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