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是真实的,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的艺术,按照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吉加·维尔托夫对于纪录片摄像的定义,纪录片的本质是“抓取现实的片段”。
比尔·尼科尔斯、布莱恩·温斯顿等电影理论家都对纪录片的概念和纪录片与真理的关系进行研究。
从纪录片的发展来看,纪录片对现实生活进行复刻所呈现的真实感依然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原因。
但随着纪录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主观情感和个人观点融入对现实的记录中,艺术与真实二者并不是对立存在的,艺术就是记录,记录就是通过主观的创作过程,在拍摄过程中完成真实与艺术的结合。
同样对于观看纪录片的观众来说,也有这样一种期待,即他们正在真实地再现世界。
导演在进行纪录片《成长》的拍摄创作时倾向于从真与美的二元角度来理解纪录片,艺术和记录的结合是富有成效的,导演对校园生活进行主观选择性、设计性记录作为纪录片《成长》的主要标志,要尽可能将主观审美情趣通过镜头呈现出来,启发引导观众对中国教育理想状貌进行解读。
01镜语诗意
当纪录片开始作为一种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被大众所接受时,对于内容美、形式美、艺术美的追求便开始了。
诗意纪录片《成长》采用真理电影模式,在前期拍摄过程中不干预,不介入,有选择性地对客观现实进行设计和拍摄记录,捕捉三个学龄段学生在校生活的现实状态,大量使用现场同期声、长镜头和自然光线,在前期拍摄过程中不干扰被摄者,在学生自然舒适的状态中摄取素材。
在拍摄过程中,创作者去创造性的发现和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佳拍摄角度的能力,不仅体现着创作者的拍摄水平,同时也决定着纪录片的价值。
02特写与长镜头
特写是纪录片常见的镜头语言,经常被用来描绘事件的细节特征或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状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使用,用来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可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
它包括动作特写、神态特写、物体特写等,动作特写和神态特写常被用于表达人物情绪,物体特写则通常是通过拍摄具有特定含义的物体,以达到传达情绪、揭示主题的目的。特写镜头通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