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资源 >> 正文 >> 正文

拍摄高品质照片的四字原则高中低足

来源:镜头 时间:2025/1/23

照片的物理品质相当大的比重是摄影器材本身的性能决定的,但是拍摄中的参数设置也有着不小影响。不少时候器材的性能本身还不错,但是拍摄的照片品质却不好。照片的清晰度、噪点等与拍摄参数控制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怎样拍摄出高画质照片呢?主要是把握好“高、中、低、足”的四字原则。

原则之一:高

所谓“高”,就是手持拍摄的快门速度宜高不宜低,就是说在其它参数都能很好的保证画质的前提下,手持快门速度尽可能高。例如你用广角镜头手持拍摄,如果相机和镜头都没有防抖,对绝大多数人而言1/秒是够了的。如果遇到光线条件较好,ISO即使最低了,可能光圈会要用到f16,那么按照快门速度宜高不宜低的原则就最好用f11光圈而将快门速度提升都1/秒。如果光线条件不好,假如1/60秒、f8、ISO正好满足曝光要求,那么作者就建议将这组参数改为:1/秒、f5.6、ISO,如果是需要拍大景深风光照,就改为1/秒、f8、ISO。

为什么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宜高不宜低?这是因为快门速度低了,因为手持抖动照片模糊的概率就会增大,任何有模糊迹象的照片都不能算是高品质照片,甚至是废片。在拍摄静态对象抵抗抖动模糊的安全快门速度为拍摄时所用焦距的倒数,如果没有镜头或者机身防抖,建议在此基础上加一档。例如mm焦距的安全快门速度是1/秒,建议加一档到1/秒。

拍摄照片时除了手持的抖动模糊,拍摄对象运动更会引起主体模糊,所以拍摄动态对象时的快门速度设置一定要达到足以抵抗运动模糊的快门速度。

当然三脚架固定拍摄静态对象快门速度就随意了。

原则之二:中

所谓“中”,就是大多数时候选用光圈的中间值拍摄。一支镜头的光圈都有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这个值是镜头的属性。老式的手动镜头可以在镜头上控制光圈,但是现在的数码摄影镜头的光圈值都是由相机控制的,只是不能大于镜头的最大光圈或者小于镜头的最小光圈。一般来说大光圈镜头的最大光圈全开往往画质不是很好,尤其是大光圈镜头。也有一些高端的牛头光圈全开画质不错,但是适当缩小后还是会好不少。小光圈的问题是小口径进光引起光的衍射从而降低画质,所以不是特殊性需要一般不要用小于f16的小光圈。这里只是笼统地说设置光圈应当“掐头去尾”,每支镜头的具体情况不同最好对相应镜头不同光圈下的画质做一些了解,用成像画质较好的光圈值拍摄。

原则之三:低

所谓“低”,就是感光度(ISO)越低画质越好,这个用不着多解释,大家都知道。

原则之四:足

所谓“足”,就是数码照片的曝光要充足。欠曝的照片如果后期提亮会生成噪点,欠曝越多,噪点越严重,除了生成大量的亮度噪点,还生成大量的颜色噪点。而颜色噪点后期是很难降低的,即使是用最低ISO拍摄的也是这样。所以数码照片曝光要充足,尤其是在用较高ISO拍摄的时候。不要以为用较低的ISO拍摄画质更好就让照片欠曝,曝光充足或者稍微过曝经过后期反而画质更好。前面的感光度越低画质越好是以曝光充足为前提的,如果有必要也不要惧怕使用较高的ISO拍摄。

在实拍中由于光线条件限制,不少时候是难以同时满足上面四字原则的,那么就会需要有的参数让步,让步的顺序是:光圈、感光度、快门速度。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1%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