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景深,很多初学者,想到的就是四个字:“刀锐奶化”!野马哥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认为这才是摄影!
虽然随着摄影学习的深入,渐渐了解到背景虚化不是所有场景都该同样处理的,但象这种主体清晰而背景虚化一片的照片,还是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人像片,为什么人像摄影师都喜欢用大光圈定焦镜头,也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背景虚化,也就是将景深控制在合理范围,让主体落在景深内部,而前景与背景虚化,从而最大化突出主体。同时当位于一个杂乱背景的时候,虚化背景会减少视线的分散。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控制景深,使景深较小;二,注意主体或者是大部分主体不要置于景深之外。以下我们细细说明一下。
一、小景深的获得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大概能够了解景深的定义。也就是照片中,分布在对焦点前后的一个范围,在此范围里的景物都能清晰成像。要注意的是前景深在焦点的前三分一处,后景深在焦点后三分之二处。
景深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镜头焦距、光圈大小、镜头与对焦点(主体)的距离及主体与背景的距。
1、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镜头焦距越长,则取得的景深越小。这也是为什么象f2.0也就是俗称的被称为空气切割机的原因。象佳能的EF70-2.8L,其端是人像摄影师最常用的一端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越长的焦距,对手持的要求越高,为了确保安全快门,最好使用防抖镜头,或者提高ISO,或者使用三脚架吧!
2、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越大,则景深越浅。很多人,包括野马哥自己,比较喜欢光圈优先的拍摄模式。因为光圈是决定景深的重要因素。还是说到人像摄影师,他们喜欢用大光定来拍人像,所谓大光定就是指大光圈定焦镜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但并不是越大越好。绝大多数镜头的最佳画质,是在最大光圈缩小一至二级左右。
3、镜头与焦点的距离
镜头越靠近被摄物体,得到的景深就越浅。玩过微距的朋友都知道,由于要得到大的放大倍率,镜头要比较靠近被摄物,那么得到的景深就会很小,此时就不得不用较小的光圈来保证足够的景深。所以,我们想让前景虚化,那么镜头要非常的靠近前景,焦点对准主体,这样的前景就会非常的虚幻好看了。
4、主体与背景的距离要足够大
前面我们说了,景深是一个分布在焦点前后的一个区间。大约是在焦点之前三分一,焦点之后三分二。而如果背景与主体靠的太近,且都落在这个区间内,则背景无法虚化。
二、预测景深的方法
索尼微单已经能够在取景器里模拟景深,直接能看到效果。那其他相机的话,则需要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查看景深:
1、通过镜头的景深标尺
高级一些的镜头会有景深刻度,通过这个刻度可以粗略的知道景深的范围。
2、按下景深预观按钮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原理是按下按钮后,镜头的光圈会收到设定的值。此时可以在取景器看到景深情况。
有经验的摄影师,通过自己的镜头和参数就能在脑中有一个印象,加上拍后回放确认,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关于景深的一些注意事项
1、避免主体置于景深之外
初学者常常希望得到更小的景深,有时会忽略了主体整体已经超出了景深的范围,比如人像摄影时,经常出现景深过浅,一只眼睛对焦准确,而另一只眼睛失焦。如果是追求特殊效果还好,但有时这样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所以,要注意景深的控制,以免虽然得到背景虚化,但却令主体失焦。
2、过浅景深的处理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微距摄影时,由于景深非常浅,我们需要通过调小光圈来获得更大景深。此时快门速度变慢,一定要用上三角架。
3、如何获得超景深
在风光摄影的时候,常常我们需要超景深。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超广角,配合小景深来获得最大景深,此时要注意对焦点要选择在整个场景的前三分之一处。
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后期的景深合成来做了。具体做法是固定拍摄位置,如脚架,并调整相机焦距,通过不同的对焦点选择,来拍摄一组照片,再将照片导入PS中进行合成,以形成更大景深的效果。
4、背景虚化并不总是正确的
在拍摄环境人像、人文题材时,我们常常要保持背景的结像清晰,以便通过背景来传达更多的信息。无脑虚化,是初学者的通病,相信对摄影有更多认知后,会改掉一味虚化的做法。
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你已经知道如何对景深进行控制了。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景深控制要求,多看多拍,就能知道如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而不是一味的去虚化背景。
希望野马哥的解说对你有帮助,祝你拍出好照片!也欢迎一起讨论效流,共同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