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富士正式发布GFX50SII,成功将中画幅套机产品的价格拉入3万元以内,从而引领中画幅市场进一步普及。下面我们就来历数一下富士GFX经历的重要节点。
-01-进军中画幅——GFX原点年9月富士在德国科隆的photokina展会上展示了GFX50S,虽然当时只是宣布开发,这款放在玻璃柜里的相机还是引起不小的震动。在4/3、APS-C、全画幅相继无反化后,终于日系厂商将手伸向了中画幅。
富士做这件事,笔者并不意外,在胶片时代富士在中画幅相机上颇有建树,推出过GW系列、GW系列、GX、GA、GF等机型,可以说富士在中画幅上还是有底蕴的。
年的1月,富士在日本京都二条城召开FUJIKINA,本次会议的重点就是发布GFX50S。GFX50S成为GFX系统发展的原点。
-02-开枝散叶——高低搭配对于一个相机系统,显然仅靠一款机型是不行的,丰富产品线满足各层摄影用户需求成为富士头等大事。为此向下向上分别扩展了两款机型:GFX50R和GFX。
年9月富士在德国科隆photokina上正式推出GFX50R。这款相机采用旁轴造型,与GFX50S相比,GFX50R轻了约g,机身厚度薄了25.0mm。售价更是从GFX50S的元调整至元,进一步拉低中画幅门槛,拓展入门用户。
既然有了入门机型,高端也要有所动作,年5月富士发布旗舰机型GFX。与前两款产品搭载的万像素前照式传感器不同,GFX搭载新的1.02亿像素背照式中画幅传感器。此外,这款相机还应用了X-Processor4新图像处理引擎、机内图像防抖(IBIS)系统、竖拍手柄一体化设计等。
对于GFX系统,GFX、GFX50S、GFX50R三款机型、两种图像传感器,形成高中低三挡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GFX50R是在价格上一次下探,GFX则在技术上展现了下放空间。
-03-走向成熟——二代诞生富士拥有两款中画幅传感器后在产品布局上更为灵活,再加上GFX应用的一些新技术,GFX第二代应运而生。
年可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富士并未发布GFX相机。由于新品推迟,富士一改每年一款GFX新机。年推出了两款GFX相机:GFXS与GFX50SII。
年1月富士推出GFX系统第四款相机GFXS。GFXS以GFX为基础(1.02亿像素背照式CMOS+X-Processor4),秉承移动性和便携性的理念,机身比以往GFX系统相机更紧凑,重量仅为g。此外,这款相机还提供五轴机身防抖功能(IBIS)。作为去竖拍手柄的“小GFX”定价元,比第一代GFX50S发售价更低,对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在机身设计上已经趋于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前三款GFX相机,机身外形大不相同,富士更多在尝试不同形态的市场反馈。而GFXS的机身设计是新一代的“样板”,此后推出的GFX50SII印证了这一点。
年9月富士正式发布GFX50SII。GFX50SII引入X-Processor4图像处理引擎、五轴机身内图像防抖功能(IBIS)等新特性。机身紧凑沿用了GFXS的机身设计。
至此除了应对特殊需求的GFXIR(红外版),富士共推出两代5款GFX相机。根据更新周期,未来GFX50R将成为下一个更新目标。
-04-14→17满足更多题材需求当然作为可换镜头系统,G卡口镜头群的发展完善直接影响该系统的应用面。目前G卡口共有14支镜头(含增倍镜),其中4款变焦、9款定焦、1款增倍镜,如此规模相比全幅系统仍显“单薄”。但我们要考虑中画幅相机本身摄影题材并不像全画幅系统那么广泛,主要专注于风光和商业题材。超远摄“大炮”并没有发展的必要。
定焦方面,最广的GF23mmF4RLMWR等效全画幅18mm,最远的GFmmF4RLMOISWR等效全画幅mm。可以说已经覆盖了18-mm广泛焦段。GF定焦群此前存在两个问题:光圈小、体积大。从光圈角度G卡口镜头大光圈集中在F2.8,富士为了应对用户大光圈需求,年1月推出GF80mmF1.7RWR。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富士试图打造F1.7定焦系列,根据最新镜头线路图,富士还将在年推出GF55mmF1.7。针对镜头体积和重量,富士在年7月推出GF50mmF3.5RLMWR开始注重轻量化。另外,为了应对商业摄影需求(比如建筑),富士还将在年推出一款移轴镜头。
变焦方面,富士试图打造F4三变焦,在GF32-64mmF4RLMWR、GF45-mmF4RLMOISWR之后,根据最新镜头线路图,年还将推出GF20-35mm,以满足用户超广角变焦需求。轻量化上,年9月最新推出的GF35-70mmF4.5-5.6WR,采用可伸缩镜筒结构,满足用户轻便、低价套头的需求。
整个GF镜头群,富士针对风光和商业摄影的核心需求,在大光圈、轻量化、超广角、移轴等方面做出努力。
-05-总结纵观富士GFX系统,从年发展至今,四年的时间,机身已更迭至第二代,镜头群初具规模。更高像素、更好对焦、更大光圈、更广焦段、更低售价、更轻更小,一系列举措使得富士进一步加强对细分出来的高画质发烧友吸引力,在3-4万市场分走更多全画幅用户。随着“价格屠夫”富士将中画幅产品价格一再下探,中画幅产品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更多厂商很可能也会随之进入这一领域,全民中画幅时代可能真的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
作者·编辑
梁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