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资源 >> 正文 >> 正文

长焦镜头如何小型化,RF70200mm

来源:镜头 时间:2023/3/11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虽然摄影玩家不算是一个特别大的圈子,但最近依然爆出了一个网红话题:RF70-mmF2.8,这颗镜头主要有几个问题,基本都与“mm在最近对焦距离”这个大前提有关,首先是对焦不实,其次是视场张角扩大(也就是焦距变短),没想到这俩问题的辐射度还挺大,以至于几乎每一个略了解器材的朋友看见我用它拍照的都会问我这俩问题(尤其是对焦),事实上这颗镜头严格来说本身就是一次全新的设计尝试,这些问题严重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它的设计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首先是对焦不实的问题,佳能官方也已承认,在长焦端最近距离开最大光圈时有一定几率焦点会向前景移动,举个例子:

EOSR机身固件1.6.0,镜头则是1.0.5固件,%局部截图,对焦点选中“a9II”,但显然已经前移到了与“Menu”之间的某个位置。而且在mm以上的焦距近距离拍摄都能遇到这种对焦点漂移的情况,拍摄了数百张mm焦距微距照片,2米以内的对焦距离有较高概率出现%放大时肉眼可见的对焦错位,当然,这些照片都特别选择了纹理、轮廓或颜色容易判断对焦位置的静置被摄物。

那么有人就会问“不是说无反不跑焦么?”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以讹传讹的意思,事实上这句话的产生是源自与单反的对比,单反是对入射光线进行二次分光,并由对焦线性CCD检测二次汇聚时的空间位置:

意味着镜头如果存在较大的像差,对应二次汇聚的空间位置就可能产生偏差,进而导致跑焦的问题。且因为是只分到小部分入射光线(大部分要反射给光学取景器和测光模块),因此对入射光强很敏感,需要光圈全开对焦且弱光下容易抓瞎,也会影响到日常准确度和响应速度,同时分光结构还受制于对焦模块传感器基线长度,所以最大对焦光圈也受限。

而无反的片上相位检测可完全利用入射光线且要么是左右或上下遮挡半像素,要么是两个像素共用一个微透镜,索尼最近甚至用上了四个像素共用一个微透镜的设计:

因为不需要分光二次成像,直接检测入射光线在一对对焦像素之间的点扩散区间,区间最小=亮度最大=合焦(请脑补裂像屏),相对单反独立模块来说,无反对焦一则几乎不受制于镜头像差,二则不需要全程光圈全开,三则对焦像素密度大、精度高,结合图像识别算法后的速度也非常快,弱光下往往会先相位差对个大概,再切换到准确度更高的反差对焦磨一下,保证精度,不过片上相位差也会受口径蚀和暗角的影响,边缘会削弱一点。除此之外,所有对焦点均可联动,不受基线长度限制不挑光圈,最大光圈仅F11时也能自动对焦(mmF5.6+2x增倍镜),实测EF85mmF1.2这种因存在较大像差,在单反上总被抱怨对焦龟速且不准的超大光圈镜头,转接到R系统后速度精度均有明显提升,这就是原理性的增益。

但是,这仅仅是说明无反更准,并不等同于在说无反不跑焦,在完全抛除人为主观因素(室内脚架固定、电子快门、遥控拍摄)的情况下,经过多种设置条件下的多次测试,估计RF70-mm出现跑焦的原因还是镜头与机身通信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依然是放大截图,对焦选择是镜头盖Canon字样,这时候没有任何的干扰项,反差大、非水平规则纹理,应该是最容易对上焦的位置,但参考桌布纹理不难发现,自动对焦位置跑到了前面。而AF-S到Canon字样位置后切换为MF,连检测反差的峰值对焦都提示在该位置合焦,但放大后很明显能看出不准,还需要微调,这说明镜头与机身系统适配出现了偏差,对焦马达没有接收到正确的信息,无法将镜片推到位(推过了),而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固件升级来解决的。

目前来看缓解的方法有两个,第一就是选择更靠前的对焦位置(有纵深条件的情况下),第二就是手动+放大,但显然都是缓兵之计,真正解决问题还得等新固件。不过这个问题的实用性影响力并不大,一来这种小微距其实不算这颗镜头的主打应用,二来即便是拍微距,最主流的手段也得缩小光圈,且以静物或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动物为主体,所以要么有工夫去细细的磨对焦,要么就主要受被摄主体的影响,无论拍摄者还是模特稍有一点移动就会导致焦点跑偏。

第二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