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前景 >> 正文 >> 正文

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中长镜头,让内容与形式

来源:镜头 时间:2025/6/10
毋庸置疑,艺术是多姿多彩、富有生命的,但在现有商业的层层裹挟包围中,艺术渐渐褪去了绚丽本色,而沦为金钱的附庸,这种无奈的媚俗不是可悲,而是可憎。李安在好莱坞拍过一部被人诟病的电影《绿巨人》,可我还是能从中感觉到那种深藏于纯商业电影中的新艺术思想的诞生。“绿巨人是美国漫画家斯坦·李和杰克·科比在40年前创造的经典形象后经多次影像制作,与《蝙蝠侠》《夜魔侠》《蜘蛛侠》一同成为家喻户晓的漫画名角。那会儿刚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殊荣的华人导演李安,不顾世人的质疑,欣然接过《绿巨人》的执导筒。这位擅长以浓厚深层的人文情怀阐述艺术内核的导演,如何能驾驭这部以特技数字工业“锻造”出的现代影像制品呢?影片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李安的人文气息和浓郁细微的情感交融,要不是看到“绿巨人在空中和地面上如同玩玩具般与战斗机、坦克追逐周旋,还真忘了它是一部纯正的美国科幻商业片。一直以来都认为,李安是个慢热型的导演,相比台湾名导杨德昌、侯孝贤,他从影拍片的历程是一条简单清晰而又慢慢爬坡的曲线。他的影片漫不经心、含蓄传统,努力在情感和世俗中找到艺术表述的支撑点;那种内敛善达、不温不火,如倾吐家事心声般清新可近的知识分子思想,从画面里直扑而出;真诚细腻,又不失热烈奔放的内心表露,浸透着哲人的智慧和深邃。《卧虎藏龙》的成功就体现在对“非武侠亦武侠”的边缘态度的把握上。而《绿巨人》的投资方也正是看中了李安这种艺术表述的“边缘”写意。影片虽然充斥着科幻加特技的影效噱头,内容也是正邪较量,但故事的本源还是人类内心情感特质的释放。男主人公暗恋着他的实验助手贝蒂,但他每每从噩梦中惊醒时,都无法把持住那份情愫,直到在一次事故中受辐射而突变成“绿巨人”,他才深感那份真情的珍贵,自己却再也无力去承受。“绿巨人”本身负载着的是一种悲剧的始终,他的体型、神态随着他情绪的演变而不同。他是命运的牺牲品——“科学怪人”的父亲,用自私、狂妄和狭隘扼杀了“绿巨人”所向往的亲情和爱情。他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切,但最后只能漠然地生活在一片绿色丛林里,履行着善意的社会使命……李安通过他独到的视野,强调了人物各自心理特定的状态。《绿巨人》虽说是商业科幻片,但李安不露声色的艺术内涵和哲理性的人物情绪表现,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不落俗套,运用了大量中长镜头、多种景深镜头,分隔、组合、旋转的影像格式,让内容与形式、现代与传统、科幻与真实,尤其是让艺术和商业有了合理的碰撞和融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