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前景 >> 正文 >> 正文

50mm的标准镜头与人眼看到的一样这要从

来源:镜头 时间:2022/9/15

全画幅相机的标准镜头都是50mm吗?如果放在以前,那还真不是。

在数码相机之前的胶片相机时代,传统的35mm胶片单反相机是主流摄影器材,其中就日本的品牌数量最多,可以说称霸了相机界,坐实了相机王国的称号。

也许有些人认为单反相机是在日本诞生的,但事实上,最早的一台单反相机是在欧洲被研发出来,只不过是日本各大厂商抓住了这个机会,让日本摇身一变成为相机王国,在日后的相机行业中“横行霸道”。

史上最早的一台单反相机是什么样的?

单反相机的概念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而是在银版相机更新迭代后的几年内,就开始浮现出带有反光镜设计的相机。

早期的反光镜想要加入在相机中,就需要缩小反光镜的体积,但想要用在35mm相机中,单单靠缩小反光镜的体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改进相机的内外工艺、规格和改进技术。

在年,前苏联GOMZ相机品牌制造商率先公布了在35mm胶片相机上采用了反光镜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概念图,在年上市发售。虽然这是当时世界上首台35mm胶片的单反相机,但这台这相机最大的价值,也只有收藏的价值而已。

这也算是“相机革命”,他带着各大厂商跨出了革命的第一步,后来改名为Leningrad,之后就变为我们都听说过的“LOMO”。

随后,就在同一时间,德国的依哈哥也发售了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单反相机。

这台相机被命名为“Kine-Exakta”。

前苏联的概念机与德国这台“Kine-Exakta”电影胶片机相比,后者吸取经验和改进,自然就占据了上风。

Kine-Exakta相机不仅有有腰平取景器,还可以更换附件等等。sport与Kine-Exakta相比,后者无论从功能上,还是操控上,都显得要比前苏联产的相机更为实用和有销路。

前苏联的单反相机可以说是史上第一台单反相机,而德国产的Kine-Exakta相机,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台能用的、好用的、有意义的单反相机。

Kine-Exakta相机也为当代单反相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不过,这台相机与现在相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快门按钮的位置,现在的单反相机快门按键都在右边,而Kine-Exakta相机的快门按键在左边,也许相机设计师是一个左利者,当然,这都无从考证,好在现在的单反相机都将快门放在了右边,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惯用右手。

单反相机五棱镜的发展史

在第二次反法斯西战争后,日本与德国同样都要受到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德国还有分裂的可能,就在这样的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两个战败国虽受到了正义的惩罚,但还是在世界上又一次的崛起了。

年,德国光学领导企业——卡尔蔡司仅用5年时间就对世界公布了第一台眼平取景器相机“CONTAXS”,在此之前相机都为腰平取景器。

顶盖平面亚银色镀鉻,握持相机(面对机身后背),自右向左各操作机件为:

1、上弦卷片弦钮。

2、快门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分三部分:

A.位于卷片上弦旋钮左侧上方;B.快门选择拨钮,此钮位于机身背部上方顶端取景目镜右侧;C.快门调节控制按钮。该按钮为一边缘呈锯齿形的平面伞型旋钮。3、屋脊式五棱镜左侧,是倒片旋钮,此旋钮形同上弦卷片旋钮,与之几成对称。

腰平取景器与眼平取景器的区别在哪?

主要还是在观景时的影像有区别,腰平取景器所看到的影像是相反的,而眼平取景器再加入了五棱镜后,会将这种问题加以纠正,这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单反相机是一样的,不存在相反的问题。

但这台相机与近代的单反相机还是有一些区别。例如当按下快门后,反光镜并不会像现在的相机一样,有回弹机制帮助复位,而是在拍摄后会挡住取景器,需要摄影师手动将快门上弦后,再卷片,之后相机的反光镜才能复位。

这就像是老式步枪一样,拉一栓,打一发,也可以说这台相机不具备连拍的功能。

按照时间顺序和相机的发展史,我们现在了解了35mm胶片相机的由来、腰平取景器与眼平取景器、单反相机反光镜装置等,这已经是单反相机的雏形了,所以,下面我们就应该来看看镜头的发展与变化。

大光圈与标准焦距的发展

单反相机的高速发展与变革,离不开光学镜头的大力推动。

年,大多数联动测距相机都使用卡尔蔡司公司研制出的“索纳式”和“双高斯型”的镜头结构。

当时的镜头技术并不成熟,所以采用消色差透镜和索纳式结构,这种双重结合的镜头在抗耀光方面比较强,即使在大光圈或光圈全开时拍摄,也会抑制彗形像差和球面像差所带来的影响。

直到年至年左右,有不少联动测距相机的镜头开始该用“天塞式”的设计方案。但如果要生产大光圈镜头,还是会继续使用“索纳式”设计。

索纳式设计

那为什么都不用索纳式进行设计呢?

这种镜头有一个天大的缺点,就是法兰距太短,如果安装在35mm的全画幅相机上,就会与反光镜发生磕碰,用摄影师行业中的术语来说就是“打板”。

想要避开打板这种问题,镜头设计师只能从下面这2点进行解决:

1、缩小反光镜或增大反光镜室的空间。

2、改变法兰距。

很可惜,索纳式就是为联动测距相机所研发,镜头的法兰距距离胶片位置很近,无法进行修改,所以设计师就开始寻求新的设计方案。

想要了解修改方案,这就要从标准镜头开始说起。

尼康想要研发出一种适合大F机的大光圈标准镜头,50mmF2是一颗“双血统”的高斯式设计,在一个变形高斯设计镜片组的前面,增加了一片弱发散的凹透镜,目的是为了要确保镜后距离能用在大F系列相机上,这样就能保证镜头的法兰距足以在35mm胶片相机上使用,杜绝了打板的情况出现。

不过,这种设计方案也并非是最好的方案,因为不能让光圈变的更大,所以,设计师增加镜头的焦距来保证法兰距以及反光镜的空间,最终将焦距延长了8毫米。这样,镜头的焦距最终就变为50mm+8mm,也就是58毫米,这样的做法仅仅是为了不出现打板这个情况。

这样的改动并不是只有尼康一家,其中还有拓普康、美能达等镜头制造商,都推出过以58mm为标准的标准镜头。

尼康对此做法,显然觉得不能凸显出自己的光学实力,就在年,尼康推出了新一代镜头Nikkor-SAuto50mmF1.4,减少了8mm的焦距,重回50mm的焦距的设计理念中,这是最符合人眼透视效果的视场。

尼康,再一次重新定义了标准镜头的焦距。

50mm焦距镜头并非是人眼视场,42mm才是全画幅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知道使用全画幅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都为50mm,那么,这样的说法来源主要有下面这两种:

说法一:标准镜头,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画面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

标准镜头位于广角和长焦镜头之间。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类肉眼视角相当,因此拍摄到的画面与肉眼看到的非常类似。广角镜头会夸大前后物体之间的距离,而长焦镜头会压缩距离。标准镜头则表现得比较“正常”。

35mm胶片是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

虽然现在的标准镜头焦距都是50mm,但经过测算后,50mm的镜头并不见得真的就是50mm,而是52mm左右,市场上也有43mm的镜头,只是比较少见,不过这种43mm的镜头是没有被列入标准镜头的范围中。

说法二:因为人眼视距为47°,所以这种接近人眼角的50mm镜头,大小比例和透视效果都是比较符合人眼所看到的影像,那么,50mm的镜头自然就被定义为标准镜头。

经科学实验表明,人类双眼视角为°,单眼视角为20°,所以传闻的人眼视角为47°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其实根据早期的相机我们也可以进行推断结论:

巴纳克在年研究利用35毫米电影胶卷设计小型照相机。年成功地造成一部24×36毫米的原型莱卡相机(Ur-Leica)—35毫米照相机的鼻祖。年莱卡相机I型正式在德国韦茨拉尔市(Wetzlar)的恩斯特·莱兹光学工厂出产。

巴纳克在35mm照相机上率先使用的镜头焦距为42mm。

这也并不能表明这是莱卡认为这是最适合推出的标准视角镜头,当时在巴纳克所设计的镜头当中,虽然42mm这颗镜头符合标准视角的条件,但最终还是选择了50mm的镜头作为标准镜头。

也许是出于计算方式的考虑,也许是为了人眼透视效果的考虑,也许是有其他的原因,但那是一段历史,成为了过去。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这样的悬念,还留下了奥斯卡·巴纳克摄影比赛与“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这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照相机设计师。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50mm镜头不是相当于人眼视角,这只是相当于人眼的透视角度。

接近人眼有效视角的是35mm镜头,因为40mm-45慢慢之间的镜头非常少,所以不列入在内,35mm这是有效视角,就是你眼睛平视前方,基本能在你视线注意范围内的,余光的视角角度不计算。

我想再你了解了相机与镜头的发展史后,你会更加的热爱摄影,学习摄影,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的摄影技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