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镜头 >> 镜头市场 >> 正文 >> 正文

五师双河市丝路明珠耀绿洲人民资讯

来源:镜头 时间:2023/4/7

「本文来源:胡杨网」

丝路明珠耀绿洲

——看双河市如何推进城市建设

鸟瞰双河市一隅(摄于9月20日)。申玲摄

10月6日,市民在双河市“第5空间”看书。申玲摄

9月15日,市民在双河市滨河公园练习小提琴。郭浩田摄

双河有大美而不言,新城有气度自不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双河市是一座有温度、有气度、有风度的城市。

如今的双河市,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以如意花瓣为主要元素设计建造的双河市滨河公园如意湖,表达了双河人对如意安康的美好期许。漫步湖边,常常让人流连忘返。

绿色新城宜居宜业

9月23日,天刚亮,不少市民就来到滨河公园如意湖周围晨练。如今,双河市民感受着双河市近年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双河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产城融合为支撑,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先后邀请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0余家机构,对双河市建设把脉问诊,按照“人民城市为人民”“自然为美、绿色宜居”“突出军垦文化、汉唐特色”等建城理念,科学规划,严格把控建筑色彩、风格、风貌,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进行通盘统筹,努力将双河市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双河市坚持把绿色作为城市底色。去年以来,双河市对中心城区的绿化进行了全面升级,种植乔木11万多棵,灌木多万株,着力打造街头绿地。目前,双河市中心城区绿化面积多亩,绿地率达到50%以上。城市建设者下足功夫,引绿、引水、引石进城,打造出双河市多样的美。

在城市建设中,双河市深入挖掘汉唐历史文化、红色军垦文化。双河市的城市建筑、园林景观、公园水系建设多以汉唐风格风貌为主;正在建设的陈列馆、图书馆则处处彰显出红色军垦文化的印记。

建好城市还要管好城市。在学习其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双河市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现在双河市的每个小区里都有标识清晰的垃圾分类箱,这里已经跟大城市接上轨了。”9月23日,在双河市银河路上,外地客商杜先生对笔者说。如今,双河市已被列入兵团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便捷新城融合发展

不久前,双河市至博乐市的兵地融合大道路面工程已完工并开始试通车,这条大道开通后将为兵地人民日常出行、商贸物流互联互通,带来极大便利,博乐市与双河市将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双河市牢牢抓住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发展机遇,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为双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今年,双河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开工7个,总投资约38.09亿元。其中,双河市至博乐机场公路已于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博乐市至双河市兵地融合大道亮化工程已接近尾声;双河市G线至怪石峪公路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双河市公共交通事业建设取得突破,不但有了城市公交车,而且有了出租车。目前,双河市已有16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增公交站点30处,满足了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

如今,双河市距博乐机场、博尔塔拉火车站、阿拉山口口岸,车程均在半小时之内。铁路、公路、航空的高速发展,让双河市实现了与世界无缝连接的梦想。

智慧新城高效服务

9月25日,笔者在双河市滨河公园如意湖旁边看到市民和环卫工人在“第5空间”内如厕、休息。

“第5空间”是公厕改革后的新名称,“第5空间”将打造成家庭空间、工作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外的“第5空间”。该空间拥有自动调节功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和引导系统,具有休息区、环卫工人驿站、餐饮、书吧、公共卫生间等功能,为双河市民提供了休息、看书、上网、充电和游玩于一体的智慧空间。目前,双河市已有5座“第五空间”投入使用,另有1座正在修建。

在双河市,乘坐公交车可以使用手机扫描APP付款了,公园里有了数字化休闲区,城市管理也用上了数字控制,实现了“网上办、自助办、指尖办”无接触、全天候、高效率的便民服务。

双河市半年时间就建成了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为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到数字政府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五师双河市党委将打造智慧城市作为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不断推进智慧政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产业管理等全方位各领域智能覆盖,让职工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网络信息服务带来的便捷。

在全面推进智慧便民举措的同时,双河市围绕政务数据资源、行业数据资源,着力打造涵盖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字典”。通过数据收集、清理分析,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既让市民享受到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成果,又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引导政府部门运用数据思维树立城市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让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清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申玲)

城市在发展我们在成长

“能最先参与到双河市的建设中来,是我一生的骄傲。虽然距今已经过去10年,但是我仍然记得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截至目前,我已经参与过双河市个项目的建设。城市在发展,我们在成长。”王海良自豪地说。

年大学毕业后,王海良来到了双河市。如今,他已是新疆双河城市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双河城建集团)项目管理部经理。10年时间匆匆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海良内心那份扎根兵团、建设兵团的信念愈发坚定。

王海良一直从事双河市各项目前期准备和部分项目后期建设工作,对项目建设选址、环保批复、立项、招投标、建设管理等工作流程非常熟悉,他是双河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道路四通八达的见证人。他对双河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对王海良来说,每天工作到22时是家常便饭。他每天都会去5个项目工地统筹管理协调,督促服务业主单位,管理各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他马不停蹄地解决着各项目工地的大小事务,小到停水停电、大到项目事项变更。

王海良是双河城建集团服务城市、建设城市“铁军”队伍中的一个代表。

王小波是四川人,从年来双河市,在一个建筑工地开始上班后,7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20多个项目的建设,既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王小波一样的人,在双河市还有许多。

“这些施工队来自全国各地,施工队的工人特别能吃苦,和我们兵团人一样,个个都是好样的,工程质量也杠杠的。”双河城建集团负责人说起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激动地伸出大拇指夸赞。

双河市自年2月挂牌成立以来,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从自来水厂到污水处理厂,从公路建设到地下管网建设,从城市生活核心区建设到城市公路绿化……每一项工程,无不浸透着建设者的心血。(申玲郭浩田)

相机不离手城市进镜头

9月25日,笔者见到潘广发时,他正骑在一辆电动车上,拍摄美景。

“如今双河市越来越宜居了,双河市滨河公园如意湖上的音乐喷泉太美了,我要好好拍一些照片。”潘广发说。

今年57岁的潘广发是五师八十九团七连的一名职工。

潘广发除了职工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是摄影爱好者。从年开始,他自费几千元,购买了一台照相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他的摄影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兵团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还在各类摄影展中获奖。

在潘广发的摄影生涯中,记录最多的是双河市的成长。他每年都要拍下几千张双河市的图片,涵盖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城市道路建设、城市绿化、市民生活等方面。

“以前,双河市可拍摄的内容并不多,建筑也没有特色。现在,双河市变化太大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拍摄的内容太多了。过去,我主要走路拍摄;现在,我主要骑电动车拍。”谈到双河市的发展和变化,潘广发感慨甚多。

“在兵团生活的20多年里,我见证了双河市从一片戈壁滩到现在绿树成荫,从老旧小城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用镜头记录着双河市的成长,我倍感骄傲。”潘广发说。

潘广发说,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双河市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双河市每年都有多个大项目开工建设,天天都有新变化,他大多时候用相机拍摄,有时也用手机拍摄,把双河市的发展瞬间和好风光发到朋友圈里,扩大双河市的影响力。

潘广发经常早早下地,晚上很晚才收工。他在地里干活时,看到美丽的日出或晚霞,都会忍不住拍摄。

相机不离手,城市进镜头。“我以前拍双河市,现在拍双河市,将来我将继续拍双河市,我喜欢这座城市。”潘广发说。(申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97.html